你是否想过,你可能连平庸到老都做不到?

1

很久很久之前,大概是五年前,有人推荐我看《此生未完成》这本书,并且向我讲了作者于娟这个人,是个博士、教授,年纪轻轻患乳腺癌,然后死了。于娟写了这本书,告诉我们富贵皆浮云,终不如健健康康活到老来的实在。

这些碎片的信息,拼凑出来一个年轻有为的女士在生命终结之前为后人留下的警醒。但最吸引我的始终是这本书的名字——《此生未完成》,这是怎样一种巨大的遗憾,以至于我每每想起,都觉得异常难过。

2

大二的时候,学校风靡十字绣,还有人以此赚钱。我也搞来一幅圣诞老人和熊的图案,准备一个暑假绣出来。最后因为没有弄清楚针数,以至于熊的五官放不下了,拆又差不得。最后那副十字绣变成了一个半身圣诞老人和无脸熊的残本。我后来在十字绣的空白处绣了三个字“未完成”用以警示我不要随便开始一件自己没信心做的事。

电脑里有个创作的文件夹,里面包含了我所有的创作内容,长篇短篇随笔公众号等等。还有一个写作计划列表。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列表中应该有28个计划写作的小说标题和大纲。5个已完成,1个进行中,剩下的都还没有开始写。我知道继续拖延下去,剩下的这22个,终究会成为“未完成”。

从前我是不害怕“未完成“的,因为我认为人生漫长,总还有机会有时间把那些没做的事都做完。我莫名的相信我右手掌那根延伸到手腕的生命线,我认为我还有很多的时间。

直到我发现,忽然之间我就过了三十岁,然后时间真的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一年又一年,再回头看看自己,忙忙碌碌这些年,一无所获。

很着急,很焦虑。我必须快速奔跑才能赶得上那些走在我前面的人。熬夜、加班,忽视所有身体发出的警号,不肯停下来。因为我相信“人没有那么脆弱”,“我的努力程度还不足以损害到我的健康。”

直到有一天,我因为牙疼睡不着觉,有种想要敲碎满口牙的冲动。因为腰痛无法顺利起床坐卧,刷牙洗脸。因为姨妈痛而满床翻滚上吐下泻。我开玩笑对自己说,“真是老了。”

人都处在一步步衰老的过程,老是不可避免也不可逆的,但是健康是可逆可预防的。

3

看《此生未完成》这本书的时候,正因为调理姨妈痛每天喝着汤药。

小时候,生病最不配合的就是我,要几个人按住我灌药下去才行。长大后只要是可以忍受的疼痛,基本都要熬过去,能不吃药绝对不吃。或者疼的时候吃,不疼就不吃了。

因为我觉得吃药真的是“生不如死”。

我们有多少人轻易的就说出了“生不如死”这样的话呢?

看过于娟的经历之前,我动不动就把生不如死挂在嘴边,觉得这也艰难,那也痛苦。可是看了她的“抗癌日常”,我不得不承认,我们所承受的那点小病小痛,真的配不上“生不如死”这几个字。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描述化疗感受的,作者说的云淡风轻。

“(化疗)对于没有经历过的人会认为很可怕,发须落尽、十指发黑、形容枯瘦、寝食难继。然而对于化疗过的人而言,也无非就是发须落尽、十指发黑、形容枯瘦、寝食难继。世上很多事没有经历过之前,你会认为非常可怕惊骇,而确确实实落在你头上,需要你迎头赶上,你要知道,万事无非如此。世上万事并无可怕,你认为可怕的次数多了,也就成了可怕。”

“发须落尽、十指发黑、形容枯瘦、寝食难继”,这16个字或许不会在你心里产生多么强烈的震动,因为你不会知道这16个字背后是怎样的恐慌和绝望。

一个瘫痪在床,随便动一动手指头都是刺骨疼痛的癌症患者,化疗期间,呕吐都不能转头,只能任其污秽之物吐在脸上、床上。她动不了,一动,就有可能疼到休克,那样更危险。

我想,世上有两种生不如死,一是生理上的,作为一个人,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而毫无隐私。二是精神上的,作为一个人,失去了最基本的自尊自由,被人当成奴隶和牲畜一样对待。

前者被剥夺了人的身体,后者剥夺了人的灵魂。

但无论是哪一种,我都敬佩那些在这种“生不如死”的情况下,依然渴望并且努力活着的人。

4

以前我觉得汤药是最可怕的东西,味道怪怪的,一口入喉,浑身鸡皮疙瘩,汗毛倒竖,眼泪都憋出来。强咽下去都要忍不住干呕几下。

现在我可以一口气喝下去,其实咽下去并不难,仔细想想也并没有多么苦。

那些因为怕苦、怕疼、怕麻烦而在生病时选择熬过去的人们,必须要改改了,所有的苦痛在还能承受的时候,就不要逃避。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以后遇见更大的苦痛。

我身边有很多人都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态度来面对生活,自以为这是一种洒脱和勇敢。但还有一种聪明的方式—— “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我们不能未卜先知,但总该在接到预警的时候第一时间做出响应。

人生来就是要奋斗,但在健康面前,其他的都要让路。为了健康的活下去,什么是不能放弃的呢?

“曾经我们(于娟和她一个叫做梅的朋友,也包括我们每个人)都以为幸福一定是要飞到云端才能得到,殊不知泥土里才是真正坦然温暖的幸福。”

我记得小时候听周华健的《一起吃苦的幸福》,其中有一句歌词是“只能弯腰低头把梦越做越小了”,当时就觉得这首歌带着点凄凉和无奈的意思。但是现在再思考这句歌词,有了另外一种理解——看清生活本质之后认清自己真正所求。太大的梦想支撑不起我们的幸福,于是,梦小了,人快乐了许多。

其实每一种选择都是把双刃剑,得到和失去并存,不要等到最后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人生到最后,念念不忘的,往往是那些我们曾以为的微不足道的小事。

所有以牺牲健康为前提的一切奋斗,都带着浓重的悲情色彩。名利权情,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于娟在书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人活着若是为了自己,死一千次我也是死了的,但是人的确不是为了自己活着的。

我的人生使命刚刚开始,无论如何,我要为养我的父母履行生养死葬的为人子的责任,而不能让他们劳而无依。我要为14个月的儿子履行为人父母的责任,我把她带到这个世间,对他撒手不管,我做不到。

为了活下去,什么是我不能放弃的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很巧的是,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看到一个视频——《最后三分钟》

当时光流逝,岁月苍老,当现在都变成了过往,你会发现,你会发现,记忆中的自己,是健康了,快乐的,有爱人相伴的。

人生路上,且行且珍惜。

PS:第一次用简书app发文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你在霓虹灯中穿行 疲惫如酒 麻醉的现实 这灯红酒绿 过往的人流 分明是欲望 追求? 我们只是 恰巧 被别人塑造
    澳洲小何阅读 451评论 0 0
  • 今天是我老公郭先生的日子,三十七年前的今天你降生在这个世界上。那时这个世界还没有我。 缘分真是个奇妙的东西。我们的...
    嗅梅阅读 4,447评论 37 29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今天早上,一如既往,踏进人潮涌动的地铁, “芍药居站到了。。。”,伴着每天千篇一律的声音,...
    甜豆沙包阅读 2,915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