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幸勿多苛求”。这首诗给我们展示了人力资源管理当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叫适人适岗,人岗匹配。在吉永塾研修时与大师兄金大一、师兄张亮就这个话题也都有过交流,到底什么样的人更适合做精益的现场改善工作呢?事实上所有的人都适合做改善,因为改善是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不分岗位差异,没有职级高低。从工作上来讲,改善的过程就是完善工作的过程,把工作做得更好。从人生哲学的角度来讲,改善就是自我修行,达致圆满的过程。而在此的讨论话题加多了一个限定符,即更适合,因此也算是没有错的。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做精益的现场改善呢?也许以下的公式能给我们些许参考。信任=可靠性×专业能力×亲近度。精益现场改善最难的是赢得现场人员的信任。信任,从管理学来讲就是信任双方,放弃了对被信任方的监督和控制能力,宁愿使自己暴露弱点处于风险的环境中,也相信对方不会损害自己利益的信念。如果现场的人能信任从事改善的人,这对改善的人推动现场改善的工作就会事半功倍,水到渠成。但如何让现场的人信任你呢,这个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从信任公式上来看信任有三个要素相乘而得来,即可靠性×专业能力×亲近度。
可靠性,在《丰田主查十条》有这样的描述,一个合格的生产调查室的主查要有无欲的人格、不追求权力、追求成效与尊重。翻译得通俗点来讲就是不在乎名利权势,在乎的是改善是否真正的取得了成效和成果。受人尊重不是因为自己职位的高低,而是自己改善的成果是否获得他人的认可。一言以蔽之“不与人争利益之短长,只与己争品性之长短”,这样才是可靠性的诠释。
专业能力,现场的工作人员本身就有自己的专业与经验,如果你想让他接受你的改善方案,你一定要有比他更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信服,而不是站在那里讲一些理论或一些漂亮的图表和文案,有些时候亲自动手做给他看,比你讲一千句一万句更有用。行动是知识和技能的特有果实,这也是丰田一直强调的“工程师一定是双手沾满油污”的原因。
亲近度,直白一点来讲就是你能不能融入现场工作人员的圈子,而不是他们口中的“那个指手画脚的,令人讨厌的家伙又来了”。只有融入现场工作人员的圈子,你才能从他们的视角来看问题,才能从他们的立场来解决方案。定期给机器加油,难道现场人员不知道吗,当你俯下身子与他们一起看的时候才会发现,在机器的狭小空间,现时的加油工具根本是够不着机器的加油孔的。做现场改善就是要融入现场人员的世界,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看问题,多考虑他们的需求和困难。要想获得现场改善人员的支持,我们先要融入他们。正如一个朋友所讲的“如果在四川不会打麻将,你会没有朋友的”。
我们讲人岗匹配,但也不能唯人岗匹配。以上的特质如果你具备了,只能说明你推进现场改善成功的概率会更高,更容易些而已,不具备也不代表你不会成功,毕竟成功的道路千万条。
文/冯申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