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一、面向对象的程序
1.结构化程序简介
2.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简介
3.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特征
4.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的比较
a.两种编程范式之间的区别
面向过程:程序 = 算法 + 数据结构;
面向对象:程序 = 对象 + 消息传递;
b.两种编程范式之间的联系
对象 = 数据 + 方法程序 = 对象 + 消息传递 = (数据 + 方法) + 消息传递
二、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1.类(Class)
2.对象(Object)
3.类和对象的关系
三、类的声明与定义
1.类的声明
2.类的定义
学习小结
四、类的属性
类的基本组成:属性+方法。
方法:解决一类问题的步骤的有序结合。
属性:也称为字段或成员变量
1.属性的定义
类的属性是变量。
[修饰符] 属性类型 属性名 [ = 默认值]
a.修饰符:可省略,也可是访问控制符public、protected、private及static、final(public、protected、private只能三选一)
b.属性类型:基本类型(int、float等)和引用类型(类、数组、接口等)
c.属性名:见名知意,“驼峰式”命名法
d.默认值:定义属性还可以定义一个可选的默认值。
2.属性的使用
静态方法块中的static语句块用于初始化static成员变量,没有名称,是最先运行的语句块。
属性和对象属性的初始化顺序如下:
a.类属性(静态变量)定义时的初始化;
b.static块(静态方法块)中的初始化代码;
c.对象属性(非静态属性)定义时的初始化;
d.构造方法(函数)中的初始化代码;
思考
前两天外出了,所以学习小结少了点,外出用脑过度,对Java的熟悉程度下降了,o(╯□╰)o,还是要坚持每天打打代码,今天就看了一个小节,现在已经困得不行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