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去好好睡一觉了。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起,中国进入变革时期。
社会和经济蓬勃发展,乡村和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
甚至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国人们一边建设着眼前的世界,一边享受科技和发展带来的便利。
与之相伴而来的,还有特属于这个时代标签——
快节奏、强负荷、高期待。
在这个时代之下,我们已经跑的够快,可是无论如何却也追不上一个缓慢平和的好觉。
从13年到现在,国人的人均睡眠时常已经由8.8个小时降到了6.5个小时。
平均38.2%的国人有睡眠问题,比全球平均高出了十几个百分点。
在「睡觉」这件事上,国人怎么就会变成弱势群体?
或许,他能告诉我们答案——
追眠记
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应该在睡梦中度过。
可这个属于正常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却成了现代人的一大块心病。
无论城市还是乡村。
每到深夜来临,总有那么一盏盏孤灯,映射着一个个的不眠之夜。
就比如那些挑灯夜战的高三学子们。
全寄宿制的学校,学生们每天用来学习的时间不低于十二个小时。
短暂的课间休息时间,更多的要用来补觉。
一句"考完试先睡他个三天三夜"。
道出了多少学子相同的梦想,也饱含学生群体的心酸以及这个时代的悲哀!
为了考试需要拼搏,那么到了大学就可以睡安稳觉了吗?
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并不是。
大二学生忻雨以前一直是尖子生,到了大学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终于,在种种心理负担之下,她患上了抑郁症。
她会感受到各种我们难以想象的负面情绪,尤其是到了晚上。
不吃安眠药,整晚都睡不着,吃了安眠药,身体的反应比不吃还要痛苦。
更严重的是,长时间的治疗,已经让她欠下了将近十万元的债务。
忻雨并不是个例,在2017年,中国患有抑郁症的人数就已经高达5400万之多。
他们长期生活在身心的煎熬之中,良好的睡眠对他们来说更是不敢想的奢求。
这一个庞大的群体饱受睡不着的折磨。
可是,现实中还有没法睡的一群人,比如货车司机。
秦师傅和孙师傅都是将近五十岁的货车司机。
长期见不到孩子,四天三夜十几个城市,这种生活状态对他们来说都是常态。
一年到头两位师傅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日子可以睡在不动的床上。
为了运输一次鱼油,三四十度的高温之下,两位师傅从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中午卸货完成,睡不了觉,也吃不上饭。
忙完之后,两位师傅才终于可以吃了饭在车里狭小的空间轮流休息一会儿。
人类的睡眠方式,从最早的席地而睡经过了数千年才变成了睡床。
经过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睡眠设施才再次发生巨大的改变。
床垫也从干草填充变成了弹簧垫席梦思。
再到后来,科学家为了解决火箭升空对宇航员的内脏和骨骼带来的巨大冲击,发明了记忆棉。
到现在,又诞生了零压力不受温度影响的新型记忆棉以及智能记忆棉。
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我们的睡眠肯定还会发生很多不可思议的改变。
然而。
与睡眠设施水平稳步上升相反的是,国人们的睡眠质量一直都在下降。
2002到2009年的七年之间。
德国摄影师贝尔恩德·哈格曼拍下了几百张与下面图片风格近似的照片。
全都是普通中国人在公共空间瞌睡。
他还特意开通了一个叫做睡觉的中国人的网站来发表这些照片。
在他看来,这些在三轮车上,公交车上甚至是卡车底下睡觉的人们,才是中国得以快速复兴的原因。
这些人的平静、灵活性以及适应能力深深地吸引了他。
哈格曼说的确实没错,无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个人的成就都离不开他所说的这些品质。
可但凡是一个身处其中的人,肯定不会喜欢这种方式。
因为没有人不想在舒适的环境睡一个安稳的好觉。
中国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困。
上海儿童医院重心重症监护室的住院总医师陈长城更困。
他这个岗位属于一线医生,全年也没有一天休息,而且每四天还要有一次从第一天早上八点工作到第二天下午的大夜班。
在三十多个小时的时间里,要负责全部的一线抢救,几乎一刻都不能停。
睡觉?
有四个小时就很不错了。
同样是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医生的张磊。
一直忙着照顾别人的孩子,却连自己孩子生病了都照顾不上。
作为科室的主治医师,每天要面对将近100个病人,每周还有20台手术。
夜班的话,从第一天的八点到第二天晚上的八点都可能会发生。
尤其是忙起来就容易变成很亢奋的状态,就算是给时间睡觉,也睡不着。
35岁的IT创业者张成。
为了完成自己事业期望,整天都是高强度的状态,甚至没有缓冲期。
每天三点半睡,大概八点半起床。
在他看来,睡那么多觉是在浪费生命,人活着就该留下点什么。
同样忙碌到顾不上睡觉的还有网络游戏主播马小闲,每到凌晨时分,都会在网上直播打游戏。
这个新兴的职业表面风光,实则也是一个没觉睡的职业。
时常遇到国际赛事转播,要很晚,通宵到第二天下午的情况还算好的。
强度大的时候,时常三到四天只能睡上三四个小时。
只有在每次结束比赛,筋疲力竭地搭上夜车回家的之后,马小闲才会产生担忧的念头。
因为无论睡上多长时间,结果都是腰酸背痛头昏脑涨。
白天对电脑,晚上作息也不正常,长此以往,身体状况自然堪忧。
那重重压之下,马小闲为什么还要坚持?
还不是因为这个工作的收入要比普通坐班一族要高上三到五倍。
谁还不是因为生活?
因为生活,货车司机才会因为一罐漏掉的鱼油而彻夜赶路。
因为生活,笑傲江湖的艺术指导才会默认睡眠不足的生活。
也是因为生活,新晋宝妈才会选择在劳累一天把孩子哄着之后学习会计知识。
在时代面前,我们都是一颗微小到不能再微小的飞尘。
除了随着这个时代的风飘荡之外,别无他法。
伴随着快速发展的社会,「亚健康」和「猝死」出现的频率更高了。
缺少睡眠便是一大因素,它的背后藏有巨大的隐患。
为了生活,可能确实会牺牲掉部分睡眠。
可是生活并不是所有睡眠不足人群自我解脱的借口。
扪心自问,我们之中有多少个是真正无时无刻不在奋力拼搏的?
我相信没有几个。
更多的,缺少睡眠的人群,无非是在应该睡觉的时间做了其他的事。
玩游戏、刷头条、刷知乎、刷微博、刷微信刷抖音···
千万不要拿可以换来健康的时间,去交换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
是时候应该问一问自己:
你有多长时间没有好好睡上一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