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阅读!本文乃作者个人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欢迎转发分享。
女子“昏头”是为“婚”。
据说,再幸福的婚姻,也至少会产生200次离婚的念头和50次掐死对方的冲动。
每当我200分之一的念头出现或者50分之一的冲动出现时,我就会狠狠地问自己:你真的是昏得够厉害的!
现在,刚刚做完一场脸红心跳的有氧运动,老公一再确认他可以先睡后立马发出了久违的鼾声——他一家人遗传的打雷功能,被我一瓶漱口水治得七七八八。
而我去给刚分房睡的诺诺盖好被子后,强迫自己起来码字——下午就决心写完的,结果睡过头了。
而拖拉和懒症刚好是我今年给自己定的目标,出发点就是:人总得有那么一丁点儿追求吧!
又据说,中国人找老婆都是找妈,找老公都在找爸,难怪“霸道总裁爱上我”和“被女上司驯服后的幸福生活”之类的小说从我的花季雨季一直流行到我人到中年。
其实都是在找妈。
谈恋爱时,我们关注我方的付出,绞尽脑汁主动为对方做一切吃力、为难之事,并甘之如饴;我们竭尽所能地扬长避短,并努力做对当方的“好评师”,正能量技术被发挥得登峰造极:对方小得不能再小的优点也能被无限放大,明晃晃的缺点也能视而不见甚至从中挖掘出正面价值来。
而婚姻当中,大多数人完全反了过来:我们关注对方的付出我方的收益,拼命地做对方的“差评师”,负能量技术同样被使得出神入化:臭袜子没有及时准确“投掷”入脏衣篮里完全会与“人生成功的99个习惯”联系上,从此得出“跟着你这种人未来毫无希望”的结论。
因为对方不是那个任劳任怨、会主动帮我们遮住所有人生风雨、事无巨细照顾得妥妥贴贴、连我们的粑粑都觉得比香奈儿5号更沁人心脾的,期望中的,妈妈。
我们心中“找个人担负起我所有喜怒哀乐”的幻想就此破灭。
岂不是昏头了么?
你付出青春红颜生华发才发现对方甚至连自己都照顾不好更别说照顾你了;
你把自己弄成集装箱卸了货后发现箱子还在才发现猪一样的队友不仅不会整理货物甚至还没有主动整理的自觉更甚至还盯着集装箱开始嫌弃;
你洗手作羹汤把“葱白”般的小手变成了“胡萝卜”,把善睐明眸变成死鱼眼睛,才发现当年信誓旦旦要为爱努力的人每天都沉浸在手机电视麻将中不求上进。
唔,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
真的是昏了头了。
猪队友又何尝不是昏头了呢?
当年的温言软语原来是狮子派嫡传弟子,一手“河东狮吼”震惊亲朋友邻;
当年的体贴入微原来是自我中心期代言人,本色演出技压群芳;
当年的情趣浪漫原来是“腹有怨气肚自大”,反刍功能无人能及。
都是昏了头了。
越昏越严重,于是陷在“求照顾(生活、身体、情绪)”中不可自拔,也无法他拔。
找妈、找爸,也许很难避免,也都没有问题。毕竟,寻求与父母的链接是生而为人的本能,而与父母本尊的链接又大都不尽如人意。在婚姻中去寻求补偿和疗愈也是本能:非血缘中,这是最亲密最安全的关系了呀。
事实上,每一段婚姻中的亲密关系,都有三种关系随时切换:父女关系、母子关系、平等男性女性关系。三种关系中父女关系和母子关系都是偶尔、暂时的,平等男性女性女关系则是常态的、长期的。
如若我们因时因地切换自如,则能达到婚姻最大的效能:互相疗愈、长久陪伴。
父母关系可以疗愈女方,母子关系可以疗愈男方,平等男性女性关系让婚姻完成持久陪伴。
可我们都昏了头。
女人固守“父女关系”,这样她可以肆无忌惮声讨男人。
男人执着“母子关系”,这样他可以理所当然袖手旁观。
都占据对自己最有利的位置,而不是对婚姻最有利的位置,没有人主动出来承担“成长之责”。
可是,永远的“父女关系”中,男欢女爱如何进行下去?长久的“母子关系”中,性爱能量如何释放出来?
固执和单向思维让我们愈加昏头昏脑,我们早就忘记了三种关系转换这回事,更记不得转换开关在哪里了。
只好继续昏下去。
除非至少一方有觉察,并改变表达。
否则,只好一起昏下去,或者婚不下去。
你,
昏着?
还是,
婚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