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第十二章读后感

      这篇章节主要讲述了“可得性科学”这一概念,对于这一概念的定义,其实是指我们大脑里,对于某件事情概率地预测轻松程度。并且我们经常会受到可得性启发的影响,对于可得性启发的影响,主要是系统1在做着判断,我们对于可以轻松在大脑里回忆起的事情,往往会高估其可能性或者带有一丝偏见。

      比如当你前几天看到某新闻网站,发布的最新消息称,某位女明星和某位富商一起牵手,被狗仔队偷拍,并且这位富商已经是有家室的人。那么在之后的几天你可能在跟朋友们八卦时,当你可以轻松地回忆起这件事情时,你可能还会夸大一些其效果,并且可能认为大部分的女明星都是这种人。

      还有当你坐在家里吃饭,看到新闻上发布的消息称某家航空公司的飞机出现事故,那么在一个星期后公司让你出差时,在你联想到最近的航空事件,会更可能的自动把出门的计划由飞机改成火车。

     

      特别是一些你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比如你因为跟别人打官司而遭到了司法上面的不公。那么对于这件事情在你心里所产生的影响,就大大超越了你在报纸或者听其他人讲同样事情的感受。每当你回想起这件不公平的事情,你更可能会产生更多对于司法上面的偏见。

      在作者文章中,有许多关于“可得性科学”的实验,讲述了人们在许多事情上面如何做出自己地判断,并且深受系统1的影响。比如当两组受试者分别写出自己曾经做出果断的事情,实验的结果是,那些可以轻松写出6件事情的人更觉着自己是比较果然的人。而那些经过努力才写出12件事情的人,反而会觉着自己并不这么果断。看到这个结果,可能让你感觉有些违背我们的常识,但实则当人们在回忆起过往有关果断的经历,其大脑里的轻松程度超越了事件的数量的重要性。

      但另外一个实验却出现了不同的情况,尤其是关于自身情况的,其实验的结果会与上面的那个实验发生逆转的可能。当两组受试者被分成两组,一组是有心脏病家族史的,二组则没有。一组在回忆起自己有关安全做法的事情上,努力回忆的件数多会认为自己更安全,而在回忆有关危险的做法时,回忆的越多会认为自己越不安全。而第二组没有心脏病家族史的受试者,在回忆自己的安全做法,努力回忆的程度越越困难,越认为自己并不安全,在回忆危险做法时,努力回忆反而感觉自己是安全的。出现这一况的原因的不同主要是系统2参与了进来,它改变了系统1原有的可得性启发,重新开始审视并做出判断。

      对于这一章节,对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点,那便是可得性偏见,这种情况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不小心还真就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些许的烦恼。比如夫妻之间老是感觉自己才是为这个家付出更多的人,而如果让双方分开各自为这个家庭的贡献所打分的话,那么估计应该许多夫妻加起来都超越了100分。这就是可得性偏见,人们往往在回忆自己对于这个家庭里的贡献时,由于可以轻松地回忆起许多自己贡献的事情,那么就更可能会认为我为这个家做了那么多,而你为什么从来没有感到过。

      不瞒大家,我其实就有这种感受,总觉着自己对于这个家庭来讲是贡献了太多,什么事情好像自我感觉如果没有自己的话,可能这个家应该都转运不下去。比如自己除了上班以外还得回家做家务,甭管家里啥活只要我不去主动做,好像就会停滞在那里一样,根本就没人懒得去管。我甚至一度认为为什么家里都是我一个人在付出,就连平时扫地、拖地这些事情,也是让我实在看不下去的时候,只能自己动手去做,否则就会继续脏、乱下去。我为什么生活得这么累,为什么总是我在付出,为什么别人就不能感受到我的付出呢。

      其实以上的这些抱怨,结合本篇文章的内容,有很多都是自己的可得性偏见而已。我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看问题,并且或许自己重视的问题才别人眼里其实一点也不重要。那么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应该调用自己的系统2把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运用在更为重要的地方上去,比如如何让自己去成长,我想对于不重要的事情就不必去关注它,而是真正做一些对于整个家庭都在乎,且更为重要的事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