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叶三的观点:
“在你国当下,男的傻女的脏,这是普遍现象。”这话说的很客观。男的在女人的观念中太傻,女的在男人观念中很脏。女人认为男人应该更懂人情,更懂照顾人,起码要能分辨自己当下的情绪。但是多数男人确实蠢到连“起码”都做不到。男人认为女人应该更纯情,更忠贞,起码不能对自己之外的人动心,但好多女人确实也连“起码”都做不到。这些观点迂腐、刻薄,但现实存在着。一个人改变不了时代。他或她虽然结婚了,形式上变成了两个人,但其实仍是一个人。
原因这部分,“在你国当下,大多数婚姻是不符合人性的。”这里用了“人性”这个词,感觉用的太大了。“人性”这个词在这个时代太主观了,太不值钱了,爱护动物都能被说成是人性。没那么高大上。这么说好点:大多数婚姻是假恶丑的。是钱,是性,是公主病,是自卑,是狂妄。“一般婚姻无非是……找了个人搭伙过日子。”读到这里,忽然就翻转了。婚姻难道不是搭伙过日子吗?返回头看看前面叶三说的那些话,似乎这里应该是反讽。不明觉厉。不要说当下时代的这几十亿人,就是算上古往今来的所有夫妻,有几个不是搭伙过日子的呢?这种关系脆弱吗?可大多数婚姻都很坚固啊,被人做谈资的那些离异的出轨的总是少数。这种关系不值得尊敬和珍惜吗?那么值得尊敬和珍惜的看来只有那么一点点金玉良缘,可为什么古往今来的谋杀案中情杀总是占那么高比例?奥,我忘了,因为男的都傻。好吧。
“在未来,我觉得婚姻制度还会存在……他应该是契约的一种……不一定限于一男一女,也不一定是长期的,它的形式完全由缔结契约的成员商议决定。它不一定与爱情和性相关,但我希望它与道德无关,只与个人信用有关。”数万年来人类研究出来的婚姻制度一定还是有缺陷的。未来的人类一定可以找到更适合他们并且适应社会发展的婚姻制度。我在现在这个时代的井底往上望,暂时也只能看到婚姻与性无关的一点点天空。至于道德和个人信用,抱歉,它俩是一回事。其他人类与这个人合作的愿望总是取决于很多因素,把它们统称为道德只是偷懒的说法。
看,我对叶三的观点还是挺赞同的。
关于吴主任的观点:
吴主任分享了一个很好的故事:“说一个朋友,每次出差回家,都会高调通知,甚至在回家开门前都会弄出声响来,给里面可能出现的“不宜人的”场面做个预警。”这个朋友对伴侣的要求要低于外人,而他又没那么迷信“默契”,所以选择了简单直接但行之有效的方案,让两人保持他能接受的最低限度的合作。文中没有提到这个“朋友”的性别,但显然是个男性。女性读者可以想一想为什么我作为男性会做出这样的判断。
“婚姻在可预见的未来一定不会消失。”吴主任对未来婚姻的描述很保守谨慎。我很喜欢。生育的问题,随着婚外性的泛滥其实完全可能酿成新的变革。只不过一时还没有那样的社会条件。等到有一天,别人的非婚生子女普遍有能力并且愿意提供自己的盈余去赡养丁克的夫妻,新的婚姻制度就出现了。
关于李子旸的观点:
抱歉我居然不认识“旸”这个字,好丢人……
“可以说,几乎所有已婚中年男人,心里都会有出轨的想法。但是不是会干出来,就不一定了。在这种事情上,看行动就行了。”这也正是我国法律的态度。主观意愿再强烈,有贼心没贼胆,那就还是好人。道德拷问是没有用的。拷问只能逼疯羸弱困顿的人,不如用这个精力去惩治和抚平已经造成的伤害。
“预言婚姻制度会消亡,就是这种愚蠢言论之一。
先说说婚姻制度消亡的后果。婚姻制度消亡以后,父母子女这种正规家庭也就解体了。或许有人以为试管婴儿、大棚培植可以替代子宫,工业化地生产人口。就算这是真的,但因为没有家庭,没有父母多年的言传身教、耐心养育,社会的传统、只有在家庭中才能形成的责任感、个性的培养,就都成了无源之水。这种生育大棚出来的青少年,没有父母的约束管教,没有自身坚定的文化传统作为防御力,除了被形形色色的大小忽悠教主俘获,还能有别的出路吗?
会不会有这种人群呢?可能会有。那么,岂不是婚姻制度就消亡了么?不会。
因为这种人群很快会消亡——被其他还正常的人群消灭或者吞并。文明之间的竞争很残酷。竞争的方式不是迫使蠢人改错——那反倒是很少发生的情况。竞争的方式就是取而代之。”
因为原文说的已经很耐心详尽了,所以进行了大段的引用。一个人可以很快腐朽,一个集团可以很快毁灭,但是一个制度之所以消失,绝对不可能仅仅是因为制度本身的缺陷,而应该是因为人们确实发现了更适合自己的制度。把一个决定亿万人前途的制度的兴灭当做两个人拉钩做的约定,这种事情好像近年经常发生。关于未来的畅想我上面提过。如果物质条件好起来之后的人都这样短视,可能我说的新型婚姻永远也不会到来。
关于草威的观点:
作为一个一样从未有过婚姻经历的珍稀物种,这个问题我只能认真的为你的瞎说点赞。
“‘婚后一定出轨’是一部分大龄文艺青年的必备观点,因为他们是严重情感化的动物,本身就适合出轨,并且,他们很喜欢渲染这种耸人听闻的论调,以增加平淡生活的冲突感。”这一句话基本为整个这个本没什么可说的话题下了很好的定论。
“脱离了经济的牵制,婚姻开始靠感情维系。”其实婚姻并没有“脱离”经济,只是没那么严重了。女性参加工作让女性有了更多的经济自由,也因此降低了婚姻破裂对社会的损伤。离婚自由是建立在经济自主的基础上的,养老保险其实也是。如果女性还有什么不如男人的地方,那多数是因为1、长期内孩子只能是私有的;2、低成本的前提下,只有女人能生孩子;3、生育能力会对女性造成损害。什么时候社会把这里面的任何两项解决了,新的婚姻制度就到来了。
婚姻如果靠感情维系,那男性就将在婚姻中处于彻底的劣势。感情显然还是女人更在行。如果要演对手戏,女人应该会找女人去演。如果女人要居高临下,只看感情的话,跟男人生活大约相当于跟猫一起生活,甚至还不如跟大黑狗一起生活省心。
现在女性的经济地位在波折中上升,男性在下降。这一变革中很多人对自己地位变更的误判是难免的。人类整体的生存压力会调节一部分扭曲现象,希望被调整到的不是你我。
关于褚明宇的观点:
“男的不是已经出轨,就是在出轨的路上。”这话单拎出来看很偏激,放在原文其实还挺真诚的。当然,真诚的不一定是真理。
只是后面他没有详细说明这句话,留了个意向而已。依我的理解,其实是男人本来没太受“轨”这事的影响。就像一株大榕树的枝杈,大体上是想往哪扎就往哪扎的状态。得有人去给它修剪枝叶。碰巧旁边有个女人,碰巧女人手里有把或锋利或卷刃的剪刀,后来发生什么事就不得而知了。
关于东东枪的观点:
“现在的婚姻制度,实际上是保护了很多‘劣等男人’。”一夫一妻制其实确实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但是一夫一妻制并不是有个叫神仙的生物定的,谁不听就劈谁。一夫一妻制是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总结出来的。这个过程中,优秀的男人发现,自己创立的权威和财富被过多的女人稀释和消解了。他要集中精力让有限的后人承接并发展自己的权威和财富,而不是让无关和无能的女人坐享其成。劣等的男人发现,自己可以通过花言巧语和暴力掠夺免费享用优秀男人的女人。他只需威胁优秀的男人,就可以用很小的代价获得包括女人的一切。优秀的女人发现,过多的女人会与她形成竞争,而她无法创造像优秀男人一样的权威和财富。劣等的女人发现,与其直接和优秀的女人竞争,不如和劣等男人合作,退可以讹诈优秀的男人,进可以助劣等男人逆袭,彻底占有优秀男人的权威和财富。一夫一妻制的背后,是人类利益的瓜分,是人类对生育性别比的研究成果,是忠诚与背叛,是妥协与抗争。
而从这个观点往下说,东东枪的其他论点,诸如“一夫一妻制从未被严格执行”“忠贞是个阶段性概念”都是些娇美如花,一脚踩塌的东西。不严格执行的一夫一妻总体上只是个案,忠贞只是一方的主权宣示和另一方的索取依据。这些混淆情感与制度的观点,不看也罢。
关于二逼瓦西里的观点:
“出轨在很多人眼中看得很重……其实婚姻里远比有它更重要的,比如,买房。”这一段观点类似前面的李子旸和草威。
二逼瓦西里应该是位女士吧,她举的这个例子,我感觉很好的说明目前普通女性的想法。
“问问自己,以下几种情况(都可定义为出轨呦),你能接受哪种?
1、丈夫去嫖娼,但回家面不改色一身轻。
2、丈夫在公司里有个长期暧昧但从未上床的心灵伴侣,回家偷摸的短信电话都不少,还抽空一起去旅个游,就是没操过。
3、丈夫养个小三,对她好,但对你没改变,他也摆得平,日子如常,过了十几年你才无意中发现。
4、丈夫心里有个人,但就在心里,如常跟你过日子,但却有点心不在焉,或者客客气气。
我觉得,大部分女的,哪种都不能接受。”
二逼瓦西里说的第四条,我相信能击中很多丈夫。那么现在问下,谁还能说的清,“轨”在哪里?
出轨不是法律上的重婚。出轨的轨不是鬼,不是诡。出轨的轨不在于你做了什么,在于你的伴侣怎么想。而前面说过,没有事实的怎么想,至少法律是不承认的。男人都会出轨的,只要女人把全世界画满“轨”。
最后用二逼瓦西里引用的话做结。说的特实在。“白头偕老的婚姻,共同生活的几十年里,不知发生了多少大风大浪,搞个破鞋这种事,太小儿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