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纪律》
到今天这一刻为止,才知道“纪律的本义是训练或教会服从,使动物天性臣服于代表人类意志的法律。”从未想过纪律是个什么概念,因为打记事起我就知道纪律是要遵守的,不遵守就意味着淘汰、惩罚(哈哈,这要追溯到学前班,现在看来很有趣),再大些就了解了纪律是用来保护人的,自该遵守,(我怎么这么守纪呢?)也正是因为这些经历跟想法,让我觉得生活挺美好的,有了法律法规更踏实美好*^_^*
韦伯斯特认为,纪律是学习者最好的待遇,不管是通过指导和锻炼发展技能的教育学习者,还是身心和道德训练的学习者。
文中所描述的用于教育孩子的纪律意味着控制,目的是养成良好的自制力,可不是军队纪律。好父母会使孩子得到身心有序的训练,培养孩子服从正当的命令,正当很重要,这需要孩子的判断力。
生活要求我们必须做某些无法逃避的事情,这个孩子越早知道越好,他们总要面对严酷的世界,那里责任就是责任,一点也没有趣,孩子仅仅善良、有感情、体贴还不够,规律地训练他们做告知他们的事情,而不问这样做是否方便他们自己,非常必要,要身心服从命令需要很长时间。
学习为人父母也要慢慢来。好孩子对父母的训练比孩子自己得到的还多,因为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我们自己就应该是什么样,而且言行一致。一位老哲学家提醒我们“不是叫声,而是那只野鸭向上飞的动作,使得野鸭群追随它向上飞去”,同样,孩子是热心尖锐的观察者,记忆长久、好不宽恕的坦率批评家,这点我深有体会,每当我控制不住自己发飙,甚至骂孩子时,我的儿子总会第一时间变身“警察”,消灭欺负他或者他爱的家人的坏蛋——那个发飙的我!遇到骂人时还会直言不讳的告诫我说“妈妈,你刚才说的×××是不对的,是骂人的话,你不是说不能说吗?!道歉。”真的是一双儿女对我做了好多训练,我学到了好多,收获了好多,我现在正在做的就是“我想让孩子们成为的样子”,我在努力成长,学习是终身的事,言行一致,一日三省吾身*^_^*希望也相信我的孩子会不一样的,现在已经初见成果了:昨天下午带孩子们来公园,姐弟两个互亲互爱,姐姐引导弟弟爬假山,小儿不敢,姐姐便伸手拉了儿子上去,小儿上去后战战兢兢,下山时更害怕,要求姐姐背,于是姐姐毫不含糊的背弟弟下了山(很有挑战性的,为女儿点赞),稍缓片刻,儿子问:“妈妈,我想自己试一次。”“可以啊。”于是,小儿自己尝试着迈过鸿沟,摸索着向上爬去,我负责在山下观察指导儿子,了得,他上去了,很开心的坐在山顶让我给他摆拍,自行下山,不行。求救,好,我把他抱下了山,起初还不愿意让我抱,嘟囔说“要是爸爸在就好了”;稍后,他又要尝试,“可以!”再次问顶,这次他站了起来,并开心的边摆造型边大声呼喊“我是××奥特曼!变身!”兴奋过后决定再次尝试下山,他说了一句“嗯,我是可以成为男子汉的!”让我心生无限次的欣慰!!!!他的自信,他的勇敢,他的努力是我最愿意看到的,四岁半的小儿啊!嗯嗯,结果下到半截,不行了,赶紧喊来姐姐,接了下来,还没完,之后又上了一次,不甘心,自己又尝试着下了一次,虽然最终还是需要我们的帮助,但真的很欣慰,为我的一双儿女相亲相爱、互帮互助,为我妞妞的体贴勇敢,为我小儿的执着勇敢,谢谢我的孩子们。
此刻的小儿是幸福的,姐姐是专注于下山的,因为她自己下都要小心,更何况背上弟弟,更需要专注。
注:韦伯斯特,全名地诺亚·韦伯斯,Noah Webster,(1758年10月16日-1843年5月28日),美国辞典编纂者,课本编写作者,拼写改革倡导者,政论家和编辑,被誉为“美国学术和教育之父”。他的的蓝皮拼字书教会了五代美国儿童怎样拼写,在美国,他的名字等同于“字典”,尤其是首版于1828年的现代《韦氏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