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海淀区南长河岸边,有一座气势恢宏的万寿寺,被誉为“京西小故宫”。明清时期,长河两岸,古刹林立,万寿寺是等级最高和保存最好的一座寺院。2006年5月25日,这里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2年9月16日,在修葺一新的万寿寺内,北京艺术博物馆对外开放,收藏各类古代艺术品近五万件,包括书法、绘画、碑帖、书札、织绣、瓷器、家具、钱币、玺印、古籍图书等。2023年4月15日中午,我来到这座博物馆,参观的游客非常多。
万寿寺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清朝进行过多次重修,逐渐形成现在的规模。走进寺院之中,古树茂密,红墙灰瓦,清雅幽静。这里的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1800平方米,分为中路、东路和西路。中路为主体建筑,东路为方丈院,西路为行宫。
在万寿寺内,以中路建筑为主,从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万寿阁、大禅堂、观音殿、无量寿佛殿、万佛楼等。其中,大雄宝殿是这里的主殿,悬挂着“慧日长辉”的匾额,供奉着三世佛和十八罗汉的塑像。
在大雄宝殿后方,有一座高耸的藏经阁。清乾隆时期,为了庆祝皇太后万寿庆典,将藏经阁改称为“万寿阁”。1937年4月27日,用电引起火灾,万寿阁被焚毁。2003年,在原址重建万寿阁。
在万寿寺中路建筑北端,有一座石头垒砌的假山,上面矗立着观音殿、普贤殿和文殊殿。绕过假山,视野开阔,北侧是御碑亭、无量寿佛殿、万佛楼等建筑。这里曲径通幽,苍松翠柏环绕,很像故宫的御花园。
明万历五年(1577),万寿寺初建成的时候,假山周围原有四座水池。山前三池,山后一池,并且配有亭台楼阁。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重新修缮万寿寺时,将全部的水池填埋。近年,在这里进行施工时,发现地下的水池遗迹。
如今,作为北京艺术博物馆,万寿寺的殿宇大多被改造为展厅。在天王殿内,举办以“缘岸梵刹”为主题的万寿寺历史沿革展;在主殿两侧的配殿内,举办以“妙法庄严”为主题的佛教造像艺术展和以“万几余暇”为主题的清代皇室书画艺术展;在东路方丈院内,举办以“云落佳木”为主题的中国传统家具展。
在大殿的屋檐下,还在举行大修实录展,介绍万寿寺2018年3月至2022年6月进行的第五次大规模修缮,展示了更换和替补的部分木构件、脊饰件、砖瓦件等。
在万寿阁内,正在举办以“吉物咏寿”为主题的吉寿文物专题展。通过各种各样与“寿”相关的文物,介绍中国传统寿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表达中国古人对长寿的礼赞和追求。
明清时期,万寿寺是皇家祝寿的重要场所,整个寺院内都充满寿文化元素,包括山门穹顶的“洪福齐天”壁画、建筑上的“寿”字装饰和彩画、清帝为皇太后祝寿题写的石碑等。
这里展出的吉寿文物有瓷器、书法、绘画、家具、服饰、生活用品等,表现样式繁多,种类极为丰富。在清代乾隆青花贯耳尊的开光内,有五只蝙蝠和九个寿桃,五福捧寿,福寿连连;在清代沉香木如意头上,寿星手捧灵芝,乘鹤驾云飞去;在明代钱榖南山献寿图中,诸路神仙赶往南山为寿星老人祝寿;在清代晚期的绣花鞋上,装饰着团寿纹,蕴含长寿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