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感怀(三) 一年又一年
窗外声声爆竹,此起彼伏,不远处的外滩早已经淹没在爆竹的海洋里;电视屏幕正在直播热闹精彩的春晚节目,告诉我,今晚又是除夕。
不禁感叹,年年除夕,今又除夕。
转眼间又是一年,明天又是大年初一,隆重的春节盛大的过年,我却怎么也兴奋不起来。记不清多久没有因为过年而兴奋了,这是因为年岁渐长,还是久居瑞城年味渐淡有关?
电视里传来主持人激情洋溢的话语,春晚自1983年始,至今35年,时间快如电。
曾经的年味,已经成为久远的记忆了……那时候,过年可是件大事情,平常省吃俭用的,过年时都会特别奢侈一回。好像平时的节俭,都是为了春节做储备的。大人们提前一个月就要准备年货了,临近一星期开始打扫卫生、清洗衣被,最后两三天几乎天天忙着捣年糕,做炊糕,置办年货。除夕夜,更是热闹非凡,母亲把烧好的菜摆在灶台上,点上香烛,先祭灶神,再祭祖先,最后才可以全家人围坐一起,开吃,母亲的拿手菜,炒年糕,炒粉干,猪蹄炖黄豆,看到摆得满满的一桌菜,狼吞虎咽起来。
过年,更是孩子们一年一度的狂欢,提前几天就开始酝酿着、期盼着。从激动人心的大年三十开始,可以不守平常的规矩,可以尽情地玩耍,玩各种游戏,最激动人心的就是挤在大人们摆好的“赌”桌边,小心翼翼的把攥在手里的压岁钱拿出一毛钱,压在牌桌上,赢了一分钱的快乐简直无法言说。还有,除夕那天可以犯一些小错误,大人们也格外地宽容。除夕,更难忘的还是吃分岁酒,一家一家轮流吃,可以一直吃到天亮。
依稀记得以前过年还有些俗成的规矩:年三十之前全家人都要理发、洗澡,预示着干干净净过新年,换下的衣服也一定要在年前洗出来;
大年初一,母亲一定会准备好让我们姐妹兄弟穿上新衣新鞋。
三天年不动刀,所以除夕那天要把所有的菜都做出来。通常,中午就开始做菜,感觉有做不完的菜,刚开始还有欣喜,对新做出的菜忍不住会悄悄用手指捏起来尝一口,等到所有菜上桌,年夜饭正式开始时,年饱也开始了。接下来的三天就天天重复着满桌子的同样的菜。 三天年不清扫,满地的花生壳瓜子皮,满院子的爆竹屑,象征着财气。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把扫到一起,堆在屋角院中,可不能散了财气呀!
平常家里干干净净的,过年时却满地果壳纸屑,似乎也是春节期间无序的象征。家中乱点,孩子们闹点,晚上不睡,早上不起,都成了春节无序的理由。
初一的早晨一定是被爆竹声炸醒的,枕下一定还有红包包,抽出几张崭新得发亮的压岁钱,心里乐开了花。虽然只有几毛或是一元。
今天过年似乎就没那么多讲究了。新衣服随时买随时穿,不用等到过年,孩子们的零花钱更是随时满足。但 年夜饭前后全家人还是要团聚吃一顿,然后就是看春晚,还有就是各自抱着手机发信息、刷微信了。发达的信息时代,让远的变近了,让近的却变远了。
也许,年味并没有淡去,淡了的是我们对年味的感知,浓了的是我们对旧日时光的感念。
(一边看春晚一边看电脑 除夕草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