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糖尿病的病友圈子,自嘲式地称呼圈内人士为“糖友”。而“糖友”圈层中,患上2型糖尿病的患者则占据了九成以上。
与1型糖尿病不同,2型糖尿病的主因在于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更直接地说就是胰岛素功能异常。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关键激素,可起到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增加葡萄糖转运入脂肪和肌肉、增强脂肪和肌肉中的糖酵解、刺激糖原合成等多种作用。
鲜少有人知道的是,胰岛素还深度参与脂肪代谢,避免大量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正是因为胰岛素在糖和脂的代谢过程中“打满全场”,尽管胰岛总体积仅占整个胰腺的1-2%,重量不过2g,但它的作用绝对不容忽视。
一旦胰岛功能失灵,带来的恶劣后果会引发链式反应。最基础的来自于身体病变“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得多、排尿多,同时体重减轻;其次是心血管系统病变,即心悸、气促、心律不齐、直立性低血压等;由于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病理改变还将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以过去的眼光来看,糖尿病与白血病、肝癌等肿瘤疾病一样属于不治之症,即便终身服药控制,也很难安享晚年。公认的唯一功能性治愈手段是从胰腺中提取胰岛组织进行移植,然而这一治疗方式受限于供体短缺。
不过,在干细胞治疗的干预下,确实有可能改善胰岛功能或减少并发症风险。近年来值得关注的案例,莫过于2024年上海长征医院殷浩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程新教授团队在《Cell Discovery》发表的突破性成果。
研究人员通过干细胞来源的自体再生胰岛移植,首次成功治愈了一名患病25年的Ⅱ型糖尿患者,至今3年未复发。这一方式的创新之处在于,利用“新型人内胚层干细胞及其胰向分化技术”精准模拟人体发育过程,实现再生胰岛组织的体外规模化制备。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终于可以在体外规模化制备有利用价值的胰岛组织了,从源头上解决了胰岛移植供体短缺的重大难题。
时隔一年,“异体人再生胰岛注射液(E-islet 01)”横空出世。
自2024年12月试验成果“RGB-5088胰岛细胞注射液”获批临床之后仅4个月,在2025年4月18日,上海试验成果“异体人再生胰岛注射液(E-islet 01)”获批。
E-islet 01是利用细胞重编程的方式把成熟体细胞重新编辑为种子细胞——内胚层干细胞,再定向分化为胰岛细胞。这项研究成果的重心在于走出了自主可控、质量稳定的标准化、规模化制备之路。此外,上海长征医院殷浩教授主持开展的前期临床研究(IIT)表明,E-islet 01 经微创操作输注到患者肝门静脉内,可实现1型糖尿病的治愈。
这项技术突破了传统胰岛移植在供体稀缺、功能局限上的瓶颈,经过干细胞培育出的胰岛能精准感知血糖变化,还可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等内分泌激素,与真正的胰岛组织功能没有明显区别,可以长期维持血糖稳态。也就是说,患者经过干细胞源的胰岛移植后有望摆脱终身服药的弊病。
基于国际首创的内胚层干细胞(EnSC)定向分化技术,体外构建功能性胰岛类器官已经成为当前极具前景的糖尿病治疗策略。这一技术的成熟不仅补充了海量的移植需求,还使得再生医学更接近真实的糖尿病患者,有助于药物筛选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https://hea.china.com/hea/20250810/202508101712490.html
财讯网:央视报道:我国研发首款新型细胞制剂,让糖尿病100%治愈成可能!
[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0337426273697011&wfr=spider&for=pc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异体通用型再生胰岛临床获批,治愈多例1型糖尿病患者
[3]陈枕枕,宋小平,王雅洁,等. 胰岛类器官治疗1型糖尿病:前沿探索与临床应用 [J/OL]. 生命科学, 1-21[2025-08-31].
[4]杜雅楠,雷洋洋,林燕. 间充质干细胞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 (19): 18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