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缘起
昨天一位朋友说:”第一次看到你们俩(指我和籍雨草)总是相互称赞,一开始总是有一点不舒服,现在再看你们俩互相称赞,就顺眼多了。”
我的心里起了涟漪,有多少人不接纳自己啊,因此看不习惯别人之间互相称赞,也接纳不了别人对自己的称赞,一被别人夸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当然,也很难去去欣赏别人,尤其是自己的孩子。
曾经的我也是如此。
二 彼尚的喜悦是在拒绝接受现实吗?
彼尚的《轻而易举的富足》第二册第四天,导读文章《否认“拒绝接受现实”》又是特别棒的一课。
彼尚在健身房和大家互相打招呼,问“你好吗?”大家通常回答“不太好”、“一般”或者“噢,今天是星期一啊”,或是“感谢上帝,今天是星期五了”。
听起来好像由于是一星期中的某一天就直接影响着这些人的感受。而彼尚被问时却总是回答“非常棒!”
有一位精神病医师朋友就跟彼尚建议:“你在拒绝接受现实,因为你总是回答非常棒,你永远开心,但没有永远开心这回事。”
这个朋友相当于在给彼尚下诊断,这让彼尚有些困惑。于是他就问自己的心,心告诉他说,从这位朋友的角度来看,她认为不可能永远开心喜悦,那彼尚当然是有问题的。
但是她忘记了她是谁,也否认了她自身的美好。并习惯这种否定很长时间了,以至于觉得很正常,她会用这个标准,把任何与她不同的人评判为拒绝接受现实。
彼尚的心继续说:当你否认自己是一个受害者时,你便知道你是谁了。最后,当你的朋友经受了足够的痛苦和黑暗之后,她就会开始看到自己和他人内在的光。
这一个故事带给我很深的震撼和启示。
第一层意思:我们总是用自己的标准去看这个世界,我们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于是与我们不同的人,我们就认为这是不正常的。
第二层意思:我们大多数人相当不接纳自己,没有足够的自我价值,所以需要向外界求抓取和认可。
其实大多数人的行为都可以用自我接纳不足来解释。比如,刻意炫耀、吹牛,或者企图减少别人的力量,把别人拉到自己同一水平。诽谤,评判等。
最近我们看的电影《怦然心动》男主人公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自我价值很低的人,他曾经有梦,但现在却没有了理想。所以但凡是对于和平状态的女主人公家的家庭状况、女主人公的两个哥哥,他都要嘲讽一番,其实根源是对自己不喜欢和不接纳。
三 为什么我们如此不接纳自己?
为什么我们如此不接纳自己,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对自己的情绪感受的忽略。
1 情绪感受的意义
情绪是心、是潜意识发出的声音,是我们的一份能力。我们冷静、轻松、悠然、勇气、自信都是一份内在的感觉。
我们外在有很多资源、知识,但真正去做事的时候还是内心推动我们的这一份感觉。
我们都懂无数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里面关键的一环,是我们没有那份动力和兴趣,没有将这份道理运用在生活中的那份感觉。(价值观和信念使我们产生“非常想做”和“非常不想做”的那份感觉)
电影《头脑特工队》里将情绪分为“乐乐”、“忧忧”、“厌厌” 、“怒怒”、“怕怕”,每一个情绪都对我们至关重要。
如果我们跟我们内心这份感受剥离开了,我们的人生是麻木不仁的,做什么都没劲,是灰败的。而最后带领小姑娘走出灰败来的正是忧忧这个情绪,接受忧忧这个情绪,正是接受这个小姑娘。
举个形象的例子,我们有痛的感受,这个痛其实是在保护我们免受伤害,一旦我们的手碰到火,感受到痛,我们就会缩回来。如果一个人连痛感都没有,那全身溃烂了都不知道就医。
恐惧也是如此,在一些危险的紧要关头,比如遇到老虎,恐惧先于我们理性让我们出自本能的进行逃跑,以保护自己。如果没有恐惧这份情绪,只是用头脑去思考,可能我们早就被吃掉了。
情绪是灵魂寄给我们的一封情书,每份情绪都有其意义,可能给我们力量,可能给我们指导方向。我们接受到,并去学习情绪背后的功课,学到了,负面情绪下次就不再来了。
彼尚的《轻而易举的富足》里,他就是通过他觉知的情绪,去转变念头,从而活在和平喜悦中的。
2 为什么跟情绪感受分离了
源于小时候,那时我们的自我认知不足,我们看自己都来源于家长、老师如何看我们自己。而大多数家长没有灵性意识的觉醒,他们见不得小朋友哭泣、伤心和痛苦。
比如家长会呵斥小朋友,不准哭,不可以发脾气,要勇敢、要自信。这就是在教导我们不要理会内心的感受,让我们与心分离了。
同时也告诉我们,哭泣、恐惧、发脾气都是不对的,而自信和勇敢表面看是正面词汇,但带给孩子的潜台词就是妈妈认为我不够勇敢,不够自信,我达不到妈妈的要求。
我遇到一个三岁半的小朋友,父母很希望孩子勇敢,期望值太高,偶尔爬不上高的地方的时候,他们貌似在鼓励:“不要不好意思,你多尝试,你要勇敢。”
结果孩子看我在看着他,会说,你不许看我,那种神态已经不好意思了。还会跟妈妈说,我爬不上。他的内在在否定自己了。
我们家奶奶有时见小石头哭泣,会说,不要哭,不许哭,你不哭我就爱你。还有些家长会对孩子说,再哭闹,就让警察抓了你去;或者这么大人了,你不知道害羞吗。
这些行为就是以“恐惧感”、“犯罪感”、“羞愧感”来让孩子听话,却与自己的内心剥离开来。如果哭,如果有伤心、委屈的情绪,就是可耻的、不值得被父母爱的,让人从小就没有了力量。
还有我们从小家长就喜欢定个标准,把我们能做到的看成理所当然,而做不到却会否定我们。而我们在当达不到标准的时候却从不怀疑标准是否有问题,而是一味怪自己不好、不争气。
最有意思的一点是,我们喜欢以否定自己来代表道德良好(谦虚使人进步),称赞自己来表明自己道德有问题(骄傲使人退步)。非得否定自己才表示自己有良好的美德。
难以肯定自己的人,自然也难以去欣赏和肯定别人。出现文章前面那位群友的现象:看不习惯别人的互相称赞,也接受不了自己被称赞。
四 接纳自己与成长不矛盾
1 误区:以为接纳自己就是骄傲
这是一个误区,以为肯定自己,肯定别人,自己和别人就会骄傲,不会再进步了。也生怕别人误以为自己骄傲,道德就有问题似的。
熟悉山长的朋友都知道,山长曾经花费十年的时间耐心等待他儿子的成长,就是等待他生长出发自内心的成长愿望。新教育中谈到的“至上精神”一定是自己发自内心地意愿去成长,而不是被逼着去做的。“至上”是跟自己比,不跟别人比。那么至上建立的基础就是接纳自己。
就跟不同阶段一样:大树成长为大树之前一定经历过小树苗的阶段,我们要接纳自己当下的水平,用山长的话说,描述事实,不要去否定自己,否定和批判自己的声音是最具毁灭性的思维方式,看不到美好的事物,就会让人远离智慧。
见山长的博文如何反省找抽和 分裂”是灵魂自我的审判和提醒!请聆听你内心的呼唤。
从山长的博文里也能看出,山长所讲的“至上”是接纳自已当下水平的基础上成长的。如果一味否定自己,只会常陷于焦虑和恐惧之中,全身心的力量都在内斗中消耗了,哪儿还能成长呢?
李中莹说,如果我们今天55分,就先要接纳自己的55分,在接纳的水平上前进。如果否定这55分,就算拿到余下的分数又能如何呢? 我们在肯定自己的基础上进步,你说多牛?
2 接纳自己的基础上,不断成长提升
成长是无止境的,佛还分不同的境界呢。在接纳自己的基础上前进,会走得更顺畅。
彼尚的《轻而易举的富足》的书中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他也是跟我们一样的凡人,也会遇到各种问题,会起情绪。但是他不会被情绪打败,成为可怜虫和受害者,而是换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个事情,看待这个事带给我们的启示与帮助,在下次遇见同样的事,更加理性。
山长的经历中他遭遇了很多挫折,山长会选择不开心,认为自己是个可怜虫、受害者吗?他选择的是,不陷在情绪中去,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每一次阻碍都让他变得更加强大。彼尚也是如此。
五 如何接纳自我
对于不能接纳自我的成年人来说,怎么样让自己有足够的自我价值呢?
其实还是要多事上练。在事上练的过程中觉知到自己的情绪。
比如彼尚《轻而易举的富足》第一册中的彼尚,他也会被骗,被前妻不允许看孩子,弟弟不借钱给他等事件上起各种情绪。
觉知到,就能疗愈一半。觉知到后转换信念,多肯定自己,与自己的心交流。多多地事上练,才可能培养出足够的自我价值能力。
对于小朋友,那就是家长提升,家长接纳自我了,自然孩子也会接纳自己。
六 我的突破
我对自卑的克服过程在我的文章奇迹(一)克服自卑的障碍的障碍中有详细描述。在此不具体讲了。谈几个发生在我身上的有意思的故事。
01
有一天和一个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她说我是土豪,感受到她有“讽刺”的意思,我起了情绪。起情绪的原因是勾起了我内心的自我否定,我想有钱啊,但我内心认定自己做不了有钱人,这种否定让当时的我起了情绪。
回来跟一位老师聊天,梳理清楚我为什么起情绪后,老师建议我给这位菩萨发个红包,感谢她照见我内心的自我否定。
用这种行动的方式倒逼着改变了我内心的感受。发完红包我是轻松的。下次再遇见别人“讽刺”我,我会记住这次的行动,然后双手合十,感谢这个大菩萨。
02
我是博士毕业,曾经有人说我是“女强人”,我一听“女强人”三个字就起火,恨不得骂回去:你全家都是“女强人”呢!
“女强人”三个字在当时的语义下是贬义的,我在心里是认定自己是这种贬义,所以才会触到我的痛点,让我愤怒。
这就像有时骂一个男人:你真不像个男人,让一些男人愤而反抗一样。因为在心里是认同自己不是个男人,所以你骂他不是男人,正好戳中痛点。如果他心里很认同自己是男人,别人说他什么对他有影响吗?
而山长就有一个很有名的例子,一直让我使用。山长说:别人骂我是猪,如果我是猪,那人家说得对,有什么好生气的?那就想办法提升自己,从猪变成人啊。如果我不是猪,他说得都不对,那就更不用生气了。
所以你骂一个高人不是男人试试,他绝对不会生半点气的。他是不是男人不是你说了算,而是他自己内心对自己的认同。
03
前段时间我给一个朋友提建议。因为大道相通,我自己杂学了很多身心灵相关的内容,比如NLP、山长的博文、彼尚的奇迹课程等我都涉及一点。
学习的过程就像给自己种了很多种子,突然有一天用某个课程触类旁通了另一个所学。就像以前看不懂《与神对话》,突然有一天任督二脉打通了,看得懂了。
这位朋友听完后,给了我两点建议,认为我:一、自以为是; 二、对权威无限认同。她也给出了一些理由。有些理由完全论证不了这两点,有些理由是成立的。因为她反问我,你怎么知道我就没学别的了呢?从这点看,我倒真的有点自以为是了,给了人家不当建议。
我对她贴的两个标签完全没有生气,不是别人说我是猪我就是猪的。所以我接受她提的比较好的意见——我怎么知道她没学别的呢?之后轻易不再给她建议。
最后,你接纳自己吗?加入我们一起炼心吧。
参考文献:
1 李中莹 《重塑心灵》
2 彼尚 《轻而易举的富足》三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