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亚马逊推荐下看了大刘的三体三部曲,特别喜欢。就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把大刘其他的长篇短篇小说看了一遍。流浪地球其实是一部短篇小说。太阳要死了,但是人类探查到了,人类只有离开太阳系才能有活下去的希望,而要离开太阳系,唯一的选择便是将整个地球改装成飞船,把整个地球飞走,而这一旅程,将会是几千年的旅程,全人类都投入到了这次疯狂的努力之中。只是,经过四十代人的时间后,疑惑和猜忌占据了上风,人类当中爆发了叛乱,就在叛乱成功,最后守护理智和信念的五千人被处死时,太阳也死了,何其的讽刺。
而电影版是在原著的基础上增加了木星引力危机的故事。我印象最深的两个剧情一个是以飞船为载体的火种计划,明面是召集优秀宇航员在飞船上为地球做导航,而计划的设定是一旦地球发生毁灭,将直接执行火种计划,飞船秒变诺亚方舟,在茫茫宇宙中找到那一丝生机。
影片精彩的地方是选择,当联合政府经过测算即使是在规定时间内修复所有动力,也不能将地球从木星的引力圈拽出的结果后,一方面让部队继续执行任务,稳定人心,一方面以飞船动力不足为理由休眠宇航员,避免过激反映,执行火种计划。这种操作是为了避免人性里不稳定的因素发生作用。
第二个剧情当然是吴京开着飞船作为火柴去点燃木星表层的那段。换位思考,吴京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了解联合政府的决定后执行火种计划,地球毁灭,飞船载着宇航员去寻找适合人类生存的恒星,可能找到,也可能找不到。
另一个选择是以飞船去点燃火星,点燃了如果成功,火星引力危机消失,地球继续前行,但火种计划需要重新布局。点燃如果失败,地球毁灭,火种计划消失,人类灭绝。在这个赌注上,一边是地球上的儿子和人类,一方面是火种计划的责任,做选择是个极难的事情。
影片里的吴京选择的是非理性的希望,这里有人性的光辉,有打动人心的父子情深,但站在种群繁衍的角度看这个选择,未来我更希望让机器去做一个理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