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瑞云的园子
范国强
黄瑞云教授一生著作等身,但我最欣赏的,还是他的寓言。
黄瑞云自己常戏谑古希腊的伊索有片令人称羡的生产寓言的园子,他从早年就开始仿效,并乐此不疲。黄瑞云耕耘的大田主要是中国古典文学,在那片大田上他几乎倾注了毕生的精力,这片园子似乎只是黄瑞云随意经营的小天地。但即便是这样,而今黄瑞云这片园子的规模也已不下于伊索甚或超过了伊索。许多个寂静的夜晚,我常爱独自一人徜徉在黄瑞云的园子里,听他的狐狮象狗猪马牛羊对话,让思想的翅膀跟随着他的形象思维飞翔。
黄瑞云刚涉足寓言领域时还是个青年,阐述做人的道德和人生的哲理是伊索寓言的主旨,对人和人性的思考自然也是黄瑞云寓言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从《老马和小马》、《摩亚的命运》中听到的是他谈如何处世;《歌手的遭遇》、《蛊》则是谈如何待人。《次灵》、《司命》揭露的是人性的弱点;《动物的形象》、《虱子和圣像》则针砭的是与他同类中的知识分子的弱点。这些寓言的品位无疑都很高,但显然还只是伊索寓言意义的翻版和延续,还不能说是他整个寓言的精华。
元人徐甜斋有言:“多才惹得多愁,多情便有多忧”。黄瑞云自然是一位多才者和多情者,他的“多愁”和“多忧”是那样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他的寓言里。古往今来,多才和多情的骚人墨客何其多矣,然而许多人的“多愁”和“多忧”多是围绕着以自我为中心而发。黄瑞云则不同,他的“多愁”和“多忧”多是与人民的命运、国家的前途乃至人类的远景联系在了一起。这就使得他许多寓言的意境达到了他人所难以企及的高度。
黄瑞云寓言的精华部分是他的政治寓言。他的政治寓言相当一部分写作于那个众人皆醉斯人独醒的年代,具有鞭挞丑恶、振聋发聩的极珍贵的思想价值和历史价值。从黄瑞云寓言的成就来看,黄瑞云自然是一位寓言家;但倘若从寓言的深度和高度来看,黄瑞云则无疑又是一位预言家抑或称得上是思想家。《大熊垒窝》写于一九六0年冬,寓言嘲讽了那些违反客观规律而强行其是的人“最终都免不了要跌断背脊”。《石头和海瑞》则明确表示了对政治流氓文痞的轻蔑和对当代海瑞的崇敬。《景阳岗又来了大虫以后》是对当年那场“大乱”不满的形象描绘。《嫦娥回国》、《孔子和颜回》和《孔子的形象》等篇笔锋所指显然是那场令人啼笑皆非的“评法批儒”运动。《蜀先主庙》和《最新战略武器》则是讽刺了现实中冗官太多的现象。《穴居在神像里面的老鼠》更是一篇极富政治预见性和强烈反抗性的寓言,它把当时人们对那伙跳梁小丑极度反感但又投鼠忌器的心理刻画得十分逼真,并预见到其必然垮台。这些都不是一般的文字,它们写作于那些个特殊的年代,从一个侧面形象地记载了发生在中国社会的那段畸形的历史,那段历史陪伴了黄瑞云的前半生。尽管黄瑞云的前半生“身世浮沉雨打萍”,但他却突破了个人得失的狭隘眼界,以一个中国正直的知识分子的良心和理性,通过寓言曲折地表达了对国家对民族的深深忧虑。“书生报国无他法,惟有手中笔如刀”,既高瞻远瞩能识,又忠心赤胆敢言,这正是黄瑞云寓言不同于一般寓言的难能可贵之处。
与伊索寓言有所不同的是,黄瑞云寓言中的许多篇章其实也是在写他自己,这种“喻己”当然与那种狭隘的自我渲泻不可同日而语。在当时那种“万马齐喑究可哀”的特殊年代,他藉寓言载体所要表明的是自己的政治态度、做人原则,是中国有骨气的知识分子的那种宁折不弯和忍辱负重的精神。在《犀牛和野猪》中,他表述了宁可毁灭也不愿意与野猪为伍的愤慨心情;在《雁和乌鸦》中,他表述了不屑于与群鸦争斗的大智大勇。《掉进了井里的罐子》读来令人心酸,黄瑞云自比为掉进了井里的罐子,但他并没有“破罐子破摔”,在幽深的井里仍然向往着光明。黄瑞云在寓言中还将自己比作是落进网里的鹰,表达了他百折不挠的决心。同时也藉此申明“中国的鹰不比外国的鹰差”,诚恳地要求人们“不要再人为地修剪羽毛了”。在那篇《雁警》中,文尾雁警悲伤的啜泣,正是黄瑞云本人当时的心境,他是在为当时的国家而哭,为当时的人民而哭,读之给人深深的震撼。但我以为黄瑞云最恰切精当也最给人教益的还是自喻为骆驼,他曾在寄给友人的名片上题了一段散文诗式的词句:“走过了崎岖的道路,他伫立着,凝望着阒寂的荒原。他深知前路的艰难,但,他不会停步,向着遥远的目标!”我曾在二00二年的《长江文艺》上发表过《寂寞的骆驼》一文,表达了我对黄瑞云教授的崇敬。看来黄瑞云自己也是认可我对他的这一比喻的。在次年他为自己设计的没有任何头衔的名片上,只有他的签名和一峰他亲自绘制的伫立在大漠荒原上的骆驼,“寂寞的骆驼”从此也便定格成为了黄瑞云的形象标志。
随着黄瑞云渐渐接近晚年,他写的寓言“庾信文章老更成”,“先天下之忧而忧”范围也更高更广了。他不仅“忧”到了国家和国际上发生的一些大事,还“忧”到了人类乃以生存的整个地球的将来。《普罗米修斯的哀伤》表达了他对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殷切期盼,《世纪的交接》提到了他对已“遍体鳞伤”的地球的担忧,《猫岛的悲剧》则揭示了人口爆炸将给地球带来的灾难,《海湾的鸟》表示了他对未来战争深深的忧虑,《向纽鄂斯家园紧急着陆》则将未来战争的可怕前景渲染得异常恐怖。其他诸如《蝗岛》、《春天岛》、《冰人之死》、《森林公园的故事》《科尔纳草原》等都既带有鲜明的新时代气息,又带有睿智的超前警示性。他的这类寓言主题更加宏大,意境更加深邃。无异于是新世纪的“醒世恒言”和“警世通言”,他要告诫地球人的无非是要警惕和制止寓言中所揭示的那样的悲剧发生。
黄瑞云的确是一位多才和多情者,我从他的寓言里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情。它不仅能引人思考,这思考自然都不是浅层次的,更在于它能给人美感,他的许多寓言本身就是优美的散文。像《中国花瓶》就不啻是一首充满着爱国主义精神的抒情诗篇,另一篇同样赞赏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沙漠里的松树》,则丝毫也不比茅盾的《白杨礼赞》逊色。朴素无华、简洁明快是黄瑞云寓言的特色,学富五车、学识广博则使他的语言锤炼得几近炉火纯青。没有人会怀疑黄瑞云是真正的实力派,他写起寓言来,不像有些人那样抓耳挠腮捉襟见肘,而是左右逢缘游刃有余。他似乎很随意地将他所从事研究的古代文学中的许多知识巧妙地运用进了寓言里,从而使他的寓言文采斑斓妙趣横生,文采与哲理相得益彰。
诗人公木说:“中国二十世纪的寓言,上半个世纪的代表人物是冯雪峰,下半个世纪是黄瑞云。”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长樊发稼评价:“黄瑞云寓言与世界上最杰出寓言家的作品相比也绝不逊色。”咱湖北的作家刘富道也说:“黄瑞云的寓言在中国不只是第一流,而且是第一人。”我相信这些赞誉都绝不是恭维之词。
黄瑞云时下已声名遐迩,但他却始终很低调,他曾在一篇寓言里称他的寓言是野花,“只要过路的人们看了愉快,即使被践踏也在所不惜。”其中大有“零落成泥碾作尘,惟有香如故”的意味。在那个年代里,野花被践踏是没办法的事,这使人们不能不联想到林黛玉那篇颇凄惨的葬花词。所幸那个被践踏的年代终于过去了,而今春来花似锦,出门尽是看花人,或许这正是鞭策黄瑞云年届古稀仍孜孜不倦笔耕的一个重要动力。
我是很理解黄瑞云的。春节期间他曾寄给我一本书,是他的学弟武汉科技大学陈继明教授编著的《黄瑞云寓言精选点评》。陈继明小黄瑞云七岁,他对黄瑞云寓言不是泛泛的理解,而是进行了很深入的研究。黄瑞云寓言迄今已发表六百多篇,这本书中仅录入了一百三十三篇,但无疑都是精品。据黄瑞云本人对我说,出于各种原因,出版社在出版时还删去了许多点评,这使读者不能看到陈继明点评的全貌,不能不是一种遗憾。但尽管如此,许多点评虽是寥寥数语,却是甚为精当,我读之既深受教益,又深为感动,对黄瑞云其文其人似乎也有了更深切的了解。
黄瑞云曾写过一篇《亚力山大大帝过访伊索的园子》的寓言,里面有一段亚力山大大帝和伊索饶有兴味的对话:亚力山大大帝问伊索,“如果上帝允许,你愿意处在我的位置上,还是希望留在你的园子里呢?”伊索回答,“留在我的园子里!”亚力山大吃惊地问为什么,伊索说,“尽管你有那么多财富,但是,不管你到达哪里,人都跑光了。然而,谁都愿意到我的园子里看看。再说,你说的那么多的财富,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没有一点属于亚力山大大帝。我园子里的东西虽然不多,人们却永远会说,这是伊索先生的。”如果今天亚力山大大帝也来过访黄瑞云的园子,我相信黄瑞云的回答一定也会和当年的伊索一样,不愿意呆在亚力山大的位置上,而愿意呆在他自己的园子里,因为,这园子才真正属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