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尔摩斯探案集·血字的研究》中,华生医生惊讶地发现,福尔摩斯居然不知道地球绕着太阳旋转。福尔摩斯解释道,因为人的大脑容量有限,他不能让这些没用的知识占据那些有用的知识的位置,“这与我有什么关系呢?你说我们在围着太阳转,就算我们是在围着月亮转,对我或我的工作也不会有半个子儿的影响。”
这是最近在读的《这样读书就够了》中的一个例子,觉得这部分内容很有意义便拿出来分享。以读书为例,我们习惯的方式可能是系统的,连贯的,总感觉一本书要从头到尾看完才算是真正的阅读。
且不说在任何一个领域,单拿读书这件事来说,其中有很多能学习到的知识,但也有相当多的部分是不需要学习的。
想想我们有多少次拿起一本书,翻了前几页后放下,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还是停留在前几页没有进展,再后来甚至慢慢放弃阅读,但心中又觉得惭愧,对不起花钱买来的书和曾经下定的决心。下次看到喜欢的书时又会以这次失败的经历劝自己,“看不完的,还是不要买了”,慢慢地也就将阅读的习惯越抛越远。
那么,到底怎样才算是读完一本书?
从头到尾翻过一遍算么?认真地读每一个字算么?肯定地回答,都不算。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丰富自己,学以致用。就像要学习使用电脑而不必从编程语言开始学起一样,只需要学会使用已有的功能就好。
取其精华——只要我们能在工作中用上一点,任何一点,那么这本书所创造的价值就已经远远值回书价。
按着这个思路,怎样阅读才合适?
首先,看目录——这是了解全书或者重点内容的最好方法,但也常常被忽略。基本上,目录中的每一条内容就是对应部分的总结概括,从这里找出自己最关注的点一目了然。
重点阅读,不是所有内容都值得花同等时间去阅读,一些重点章节完全可以拿出来深入阅读,分析甚至发散思维。但有些部分则可以粗读或者是跳过。衡量一下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适当做出取舍。
归纳总结,梳理脉络,有许多辅助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比如思维导图,读书笔记等等。
知道我们想要从一本书中获得什么?哪些内容对自己来说才是最迫切需要了解的,然后有针对性地做出选择,才能使阅读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