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介绍第一种思维模式:散点思维。
什么是散点思维
散点思维,也称作点状思维,是指信息片段孤立的散落在大脑中,彼此之间没有关联。这里的信息片段可以是单个信息,也可以是由几个信息形成的一组信息。
散点思维是我们掌握的第一种思维模式。幼儿时候家长教我们识物,告诉你这个是苹果,那个是香蕉,这是桌子,那是沙发……。通过反复训练,你就能认出来这些事物,别人指一样东西,你知道是什么,但你并不知道苹果和香蕉有什么关系,这时候形成的就是散点思维。
还记得上小学老师教我们识字,往往是让一遍一遍的抄写,一个字写上几十上百遍是很平常的事。通过这种方式,你认识了两三千个常用的汉字,后来用它们组成词语、成语和句子。后来学习英语,记单词也是采用了类似的方式。这种通过死记硬背,将孤立的信息强行存储在大脑中,就是散点思维在学习上的应用。虽然十分低效,但却是认识新事物、学习新内容的基础。
然而很多人由于行为和思维上的惯性,在往后持续的学习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依然采取这种思维模式,那就事倍功半了。
散点思维的特点
散点思维在处理信息的时候通常表现为固定化、程式化。比如:说到减肥就想到节食、学习就是听课、赚钱只有打工、好工作等于铁饭碗等等。
这种思维在日常交流中也常常被采用,见面打招呼,只会问:吃了没?微信发消息,往往是:你好,在吗?而不会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地点变换交流内容。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巴甫洛夫的小狗实验,每次摇铃铛的时候,就给小狗香喷喷的大肉吃,如是十几次之后,再听到铃铛响,即使没有给小狗大肉吃,实际结果证实小狗的口腔里仍会分泌唾液。
只懂散点思维的人就像上述实验中的小狗,每次从外界接受到一个信息,就会产生程式化的反应,不会考虑环境和条件的变通。
散点思维在面对陌生问题的时候充满随机性、偶然性。不同于熟悉的信息,陌生问题对于散点思维来说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无法采用固定化、程式化的方式去应对。比如:一个初次创业者面对公司业绩下滑,自己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听别人说产品设计的不好,就去改变产品设计。看了一篇文章说团队激励可以提升业绩,又开始想办法进行团队激励。最终可能做了很多事,但往往没什么效果。
跟散点思维的人交流更是一件费力的事,你会发现他所有的表达都是跳跃性的,从一个信息跳转到另一个信息,之间毫无连接,实在无法抓住重点,也找不到主题。最终完全达不到沟通的效果。
上述就是散点思维的描述及特点。总结来讲,散点思维就是孤立地存储、处理信息。在学习上表现为死记硬背,面对问题时要么程式化要么人云亦云,表达上信息割裂、没有主题等。
散点思维虽然是必不可少的最基础的思维模式,但如果只局限在这种模式下,工作和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局限性。在这个技术快速迭代,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人都有知识焦虑。但是,在散点思维的影响下,碎片化阅读、学习,看似很努力,自认为掌握了很多知识,但这只是信息孤岛,如果不能跟原有的知识进行关联,是很难在实际应用中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要了解并掌握更高效的思维模式。
下节课跟大家介绍比散点思维更高效的线性思维,掌握这种思维将会给你的思维能力带来数量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