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7”是一个很奇怪的数字,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它都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7”是阴阳与五行之和,寓意着圆满,像什么“北斗七星”、“七剑下天山”、“江南七怪”、“饭吃七分饱”诸如此类。在安庆地区,至今还流传着给死者“做七”的习俗,七七四十九,7个轮回,逝者才能安息。
在基督徒的世界里,主创世花了7天时间,第7天是主的复活日。我们日常生活中发行的日历,星期日都是排在一个星期“七日的第一日”。但丁在《神曲》里列出了人类的七宗罪;而天主教在劝世时则列出了人类的七大美德。可见人类的所有善恶美丑都在“7”的轮回里。
隔离的第一个轮回里,绝大部分时间我都是坐在窗前。窗外有远山近水,窗内有烟,有书,有茶,倒也幽静的很。只不过在偶尔的思想混沌间,脑子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非洲生活场景。时空交错中,人也似乎处于一种亦幻亦真的状态。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三维空间里。三维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三维空间里所发生的一切对于你我来说都是真实的存在。而在三维之外,则是一个多维空间。四维空间是离三维最近的世界。
这个问题很科幻,很烧脑,但是很科学。我下面文字描述的不一定很通透,但你拥有智慧的大脑,细品之后你将会明白。
我们看一本小人书,对于这一页里的人、事、物来说,它不能走出这一页,也不能看见或感知这一页之外的任何。它只活在这一页故事内容所展现的情境中,这一页就是它的三维空间。它只能活在这一页,它无法回到上一页的故事情节中去,也无法预知下一页将会发生什么。而小人书之外的世界则可以随意翻看任何一页,可以不受故事情节的限制,可以通过翻看随时了解这个小人书中所描写得人、事、物所经历的过去、现在、未来;对于小人书中的人、事、物而言,它所在那一页之外的,就是四维空间。
对于处在小人书中每一页的人、事、物而言,它在这一页所呈现出的故事情节都是作者创作而设定的。作者可以有无数种写法;人、事、物也可以有无数种结局;这本小人书也就有无数个不一样的版本。站在四维的角度,作者每一个创作的念头、呈现出的每一个故事情节、以及每一个故事情节对应的过程和结局,都映射着一个个不同的空间,这个空间并不是一瞬间的存在,而是有它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尽管每个空间都不可能知道在它之外还有作者无数个创作念头所展现的无数个情节空间。就像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感知自己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世界的存在一样
这就是四维空间。在四维空间里,没有物质,没有时间,有的只是意识。
我们经常会做梦。梦是人的一种潜在意识。我们会梦见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将来的我;梦见现实生活中自己从没有去过的地方,在梦中却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梦见现实生活中从不认识的人却又仿佛在哪见过;梦见自己在梦中一脚踩空跌入万丈深渊;梦见自己灵魂脱离躯体在天空翱翔;梦见自己在梦中和你现实生活中永不可能有交集的人发生了不可描述之事。
在四维的世界里,你的梦不是虚幻的,它才是真实的客观存在。你自认为无比真实的现有生活,只不过是你在四维空间里无数“梦”当中的一个。
在四维的世界里,有无数个你,无数个我,以无数个面目和方式处在无数个空间里,并存而不交织。空间错乱时,不同空间、不同场景会短暂交叉。就像目前最高层级的七阶魔方:魔方上(只是这个魔方不是三维空间的立方体)某两个或者多于两个组分可以有刹那间得接触,但永远不能进入对方。
在四维世界里,不管你是身处国内,还是远在非洲,都有一个不一样的空间属于你。在这个空间里你做着这个空间的事情,想着这个空间里的人,过着这个空间里的生活。而在另外一个你不能感知却真实存在的空间里,还有另外一个你,干着另外的事,想着另外的人,过着另外一种生活。
亦幻亦真,按照这样的思维逻辑,在四维空间里,每一个人的生活状态都是不特定的,它有无数种面目。你不必再抱怨此刻你在这个空间里的种种不如意,因为此时就在你不能感知却并存的另外一个空间里,另外一个你也许正志盈意满,扶摇直上呢。
如此想来,心就释然了。
一个人的时候,面对窗外,想着不久后就可以回家了,微笑便从心底像泡沫似的浮现在脸上,过往的艰辛困苦也就选择性的忘了。幻想着和同事、家人、好友重逢时刻的兴奋,同时也暗暗地拔高了自己兴奋的阈值,准备重逢时有望外惊喜的出现。
在第一个“7”的隔离轮回里,我遵从自己的内心,记录了7天隔离生活中自己的所感所思。在所有的记述中,有些话不能多说,说多了招人厌倦;有些话不能说偏,说偏了遭人忌惮。就像对牛弹琴,牛有时并不需要你挑选多好的曲子。
今天是隔离的第7天,日子和往常一样,所有的流程几乎一成不变。变化的只有菜单和人心。饭菜尚能提前预知,人心则揣摩不透。
“7”是一个周期的结束,更是下一个轮回的开始。最魔幻的《哈利·波特》只写7部,隔离日记也适时知趣地收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