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女王又挑了那本《Clever Rabbit and the Lion》让我讲。
我其实不是太喜欢这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的最后,那只狮子掉进水里,而小动物们只是拿着狮子曾经说过的话来讽刺狮子,眼睁睁地看着他被冲走,死掉了。大概这是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喜欢说“死”,又喜欢“和”的完美结局的心理作祟吧。不过,我还是按照故事原来的模样给女王讲完了。
这个故事就是一只狂妄的狮子,借着自身条件优秀,魁梧的身材、霸道的獠牙、锋利的爪子,自封为丛林之王,嘲笑其他动物又small 又weak,恐吓要吃掉所有的小动物。所有的小动物吓坏了,主角“clever rabbit”出现了,说自己有办法。
这天狮子四处找不到动物,“所有小动物快出来,我要吃掉你们!”“我在这儿”,聪明的兔子从草丛中钻出来,“我刚刚想过来来着,有另外一只狮子不让我过来。”
于是狮子就入坑啦,不服气大吼,兔子再加一把火:“那是一头牙齿比你大爪子比你锋利的狮子。”于是狮子就被兔子骗到河边,那头比他大的狮子就在河里。比划了几下以后,狮子直接扑到水里去了。后面的结局,在文章的开头提到了。
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个相似的场景。
水里的那头狮子其实是自己,生活中经常会有人可能抱着不同的目的夸奖你,夸大你的优点和成功,又或者只是单纯的因为看到局部的你而美化和放大你的形象,他们告诉你河里的那头狮子魁梧,尖牙利爪,甚于真实的你。那就是所谓的“别人眼里的你”、“公众形象”。
都说别人是镜子,但如果就像这河水一样波光粼粼模糊不清,夸大一些地方,缩小一些地方,这样的镜子信了的话,最终会像那只狮子,落水湿身,甚至被那个永远也填不满的差距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归根到底,是对自己的认识不够清晰。确实在身边只有波光粼粼的湖水,只有别有目的的镜子的时候,会看不清自己,或对自己有一个过高的期待,进而失去内心平衡,不容人,不容己。
怎么才能对自己有清晰认识呢?给自己时间静心观自己,记录、定期自省、开阔眼界、交直言的朋友,或在一次次跌倒中矫正自己。
day 102
累死了匆忙结尾,以后有时间再慢慢完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