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615 多云
最近肩膀痛得厉害,闺蜜介绍一个针灸医师,去看看。没想到针灸科门庭若市,年轻人也不少,等着吧。女医师瘦高个,很帅,因熟人打过招呼了,对我很亲切。轮到我了,护士给了一次性床垫,进了小单间,铺好床垫,躺上去,侧卧。这辈子第一次针灸。先是扎针,感觉她手法熟练迅捷,轻轻巧巧,不疼,不知扎了多少根,膝盖到小腿也扎了几针。然后又有一位男医生来上电针,看不见是什么,只觉得在肩膀上一跳一跳的,又有轻微的艾草香,开了红外线灯,暖暖的。一动不动二十分钟,有点僵了,终于有小医生来拔针。我以为完了,坐起来,医师进来说,拔罐了吗?没拔?拔一下吧。那口气,就像饭店厨师对客人说,再来一道鱼吧!盛情难却,于是再次躺下。几分钟后,小医生来拔掉了玻璃杯们,只听医师在外面说,再等等!还有事?一会儿医师进来,让我坐起来,在肩背处又啪啪戳了很多针,这几针有点痛,而且出血了。扎完医师给我药棉,让我在出血的点点按一会儿,终于结束了。我摇摇肩膀,是不是好点儿了?回家路上问闺蜜,最后那几针是什么独门秘籍?闺蜜说,那是放血!
《文化的江山》中提到,唐代某碑文中用了很多简化字,有点儿不得体,或者是故意的不敬。简化字,据说元代用得最多,比现在还多,大都是出现在元曲中,与北方俚语白话相匹配。另外,书坊刻印话本为了多赚钱赶速度,也用了不少简化字。历史上的简化字大都从草书演化而来,有些是元人新创的。元代用的简化字有六千多个,啧啧。
李泌宰相厉害,挥手画了一个大圈,想把吐蕃围在中间困死。北有回鹘,西有大食,南有南诏,东有大唐,另外还有天竺给吐蕃添乱。所以唐德宗派了一个姓杨的宦官出使巴格达,意在联合大食国对付吐蕃。这个杨宦官是中国下西洋的第一人,而不是郑和。不管后来这包围圈究竟是否有效,总之吐蕃王朝最终因四面树敌、内忧外患而崩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