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中,狼凶狠残暴,极具攻击性;狼桀骜不驯,孤僻自傲。在西方,狼甚至是邪恶的符号,恶魔的象征。但当我读完姜戎的作品《狼图腾》后,我就被文中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和震撼,作品彻底颠覆了我对狼的认知,让我得以从客观的角度去思考狼这个特殊物种以及它后面代表的所谓“狼性”。
狼对于像汉族为代表的农耕民族而言,是遥远和神秘的动物,所有的印象都停留在远古的传说和想象当中;但是对于像蒙族这样的游牧民族来说,由于经常在草原上和狼进行接触,他们更了解狼,更懂狼性。主人公陈阵作为一名汉人和知青,文革通过插队到内蒙生活工作,通过和蒙族老人的对话,通过近距离接触观察狼群,甚至直接领养了一只小狼,最后才有了对狼全新的认知和对狼性独特的感悟。作者姜戎正是因为有了这段插队落户的亲身经历,才具备了本书创作的素材基础,并以全新的视角带给了读者一次与众不同的文字盛宴,让我们在颠覆固有认知的同时,获得新的精神食粮。
没有一个民族比蒙族牧民更了解狼。自古以来,蒙族人就在与狼生存的竞争中懂了狼性。蒙族人对于狼这种特殊的物种有着一种朴素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他们憎恶狼对于家畜的侵害,憎恶狼对于他们生存的威胁,视狼为敌人;另一方面,蒙族人又对狼心存一种天性的崇拜和敬畏。因为他们知道,正是狼维持着草原的生态平衡,给了他们可以生生不息的草原。蒙族人更敬重狼的桀骜不驯。蒙族人对狼的这种特殊感情,自然的也反映到他们特有的民族性格里,他们学会了像狼一样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抗争,他们把狼作为一种图腾刻入到民族精神的深处。他们甚至在人死后,将尸体放在山崖之上,供狼食用,以天葬这种独有的方式来表达对狼的敬意。
姜戎笔下的狼不再是一个个凶残的动物,它们只是上天创造出来的一群有血有肉的动物个体。狼和人一样,只是以它们自身的习性在努力地适应自然环境,努力顽强地生存下去。上天在创造万物的时候,就天才的设计了丛林法则。通过这种丛林法则,实现了物种之间的竞争和进化。狼是丛林法则的一个参与者,它们只是以生存本能的方式去活动、捕食和繁衍,它们只是这个生态系统平衡的一部分。对比其他物种,狼大多生活在北方苦寒之地,食物稀缺,生存环境恶劣。但即使如此,与其他物种相比,狼却显得如此与众不同。它们在与自然的搏斗以及人类的竞争中艰难的生存,它们的生存空间不断地被人类蚕食和挤压,但它们却仍在努力的抗争,没有丝毫的懦弱和改变。
姜戎笔下的狼是多面和丰满的。它最初展示的是狼凶残的一面,但这种凶残随着小说情节的推进却被作者非常自然地进行了淡化处理。人与狼的冲突本因常常不是狼本身直接造成的,而是人类主动侵蚀狼有限生存空间后的结果。狼在生存空间上,尽可能和人类保持适当的距离,往往并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和牲畜。但当人类为了一己之私,猎杀了大量野生黄羊的时候,整个生态系统上食物链的平衡就被人类彻底打破。所以,狼群猎食牲畜其实是人类自酿的苦果,狼群所做的只是动物求生的本能。狼有温情的一面,当母狼为了保护洞中的幼崽,作为诱饵冒死从洞中逃脱出来之时,这种自我牺牲的勇气和伟大的母爱精神让我也不禁动容。狼并不孤独,它们群居,善于群体作战,并严守狩猎纪律。它们为了捕获更多的野生黄羊,宁愿长时间的守候,直到头狼发出进攻的号令才开始行动。狼也懂得坚忍,为了对抗严酷的自然环境,它们有的时候会吃冰冻很久的食物、甚至动物的腐肉、骨骼和毛发。狼更懂得坚守族群的信念,被陈政领养的小狼经过长时间驯化,仍然向往着那片能够给予它自由的草原,它们不愿意像狗一样被征服和驯化。狼渴望野性的草原,崇尚天性的自由,为了逃生,狼宁可咬断自己被夹住的爪子。勿自由,宁可死,多么震撼和不可思议!这就是姜戎笔下的狼,一个性格坚韧、顽强不屈的物种;一个严守纪律、有血有爱的物种;一个与环境抗争、从不妥协的物种;一个热爱草原、向往自由的物种。文中所展示出来的狼性被深刻地揭示了出来。
狼在和人类几万年的生存竞争中,逐渐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曾经分布极广的狼群现在只有在少数人迹罕至的地方存在。文中,我们很少真正看到狼的凶残,相反我们看到的却是以包顺贵为代表的无知和狂妄,狂妄的他们好像真的像是这个世界的上帝。当包顺贵们开着吉普车将一只狼活生生的逼到累死之时,我看到了人性的极度丑恶和残酷;当一张张用狼皮做成的大衣被售卖时,那不仅仅是一件件简单的衣物,更是包顺贵们一张张丑恶的嘴脸。
人性?狼性?我们痛恨和抱怨狼性的凶残,但我们是否意识到人性的自私和狭隘?所谓的人性都是站在对人类有利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本身,但从生态系统平衡的角度来看,狼性并不丑恶;相反,狼对于整个生态系统是互补且有益的。我们不能忽略狼作为一个物种对于整个草原生态的意义,所以我们不能用现代的武器去对待草原上原始落后的物种,我们更不能以这样一种方式去开始一场场残酷的杀戮。事实上,我们人类已经开始在为我们的丑陋买单,我们不得不面对和接受生态退化的惨痛代价,我们也不得不面对更多的自然惩罚。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必须建立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之上。如果这个世界当和人类一起生存几万年的狼也消失灭绝之时,如果这个世界只有顺从的狗与人类相伴之时,也许人类真的会感到世界末日的到来和寂寞寒冷的恐惧。
《图腾图》一书的封面是一幅悲怆的画面。一个漆黑的夜晚,一轮冰冷的清月,在一块坚硬荒芜的岩石上面一条孤狼在哀嚎,它哀嚎着,那声音在苍茫的草原上久久回荡,一遍又一遍,像一曲曲不甘失败的战歌。那份狼嚎中的苍凉似曾在哪里相识,声声让人心碎,那是不甘屈服的怒吼,也是努力抗争的嘶鸣,更是最后绝望的无助。狼孤独地不肯走,它还在那里,它抬着头,面向月光,头始终高傲的不肯低下……
感谢姜戎,用这么自然生动的笔法让我重识了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