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小说作者是关心则乱,应该是2011年左右在晋江连载并完结。2012年出版,据说在台湾出版时,改称《庶女明兰传》。
读网文很多年,这部小说是我比较倾心的作品之一。文字很美,剧情设置跌宕起伏,人物形象刻画很鲜明,性格明显的人物不下五十个,环境的烘托也很贴切。初读时觉得比《红楼梦》贴地气,拍成好电视剧能比肩《大宅门》。我应该至少读过三遍,并向朋友多次推荐。
对于读书和看电视剧,我更喜欢读书。每个人对文字的转化和理解都不同,书里人物的形象很丰满,在自己的脑海里有无穷的环境衬托,可以自行脑补无数合理的画面。所以我只喜欢角色留在文字里,留在我的想象中。小说翻拍电视剧也仅仅是编剧组理解的小说人物及场景而已。这些因人而异。
看了两集电视剧“知否知否”,就是编剧脑补出来的“故事的起因”和一系列铺垫。主要有:1.可能是出于出品需要,让人物性格进展趋于合理,所以交待不少内容作为铺垫。小说中女主盛明兰是现代社会成年女性穿越的,所以从小到大,明兰属于那种大智若愚只为生存的冷静的旁观者,做事理性多于感性。改编电视剧就不能照着改了,似乎有段时间主管部门不允许拍穿越剧。好的,让观众看清盛明兰的心路历程,得改!
2.为了第一条,还加了部分小说人物前传,比如卫小娘的故事,比如白家的故事。小说一开始卫氏就死于难产,一尸两命。事发前几日,盛纮和正室王夫人出门,当天主人主母都不在家,老太太惯不理事,所以临产的卫氏就折在林姨娘“失察”之下。小说中还交待,卫氏本是家道中落才做了妾,娘家是无人作主的。电视剧里卫氏活了三集,盛六小姐还有外家亲戚惦记。小说中的白家活在顾廷烨对亡母的追思中,相关的人物是常嬷嬷。这些可能是提升之后情节的矛盾性,得加!
3.关于故事发生的朝代和方位。小说中,设定的朝代应该是以明朝为参考背景。皇帝更迭时,明兰陪着祖母在老家宥阳,堂兄长柏去陪都金陵找组织平叛;而且,文中的官制与明朝相似。故事的开始,盛纮从泉州升职到登州,后又升职到京城到了六部。在登州时,认识了齐衡。华兰订亲京城忠勤伯府,老太太请孔嬷嬷教导几个兰。姐妹几个因此冲突不断,关系更紧密。紧接着华兰远嫁京城。这期间,顾廷烨求亲余家大小姐,余嫣然,但只是在别人的交谈中出场。正式出场就在京城了。
4.电视剧应该减掉不少人物,明兰婚前交集的:盛老爹的一妻n妾,祖母兄弟姐妹,闺蜜余嫣然家,老家宥阳的品兰姐妹,长梧兄弟,贺老太太贺弘文祖孙一家,如兰的“敬哥哥”,墨兰自己求来的夫君梁公子,康姨妈一家……婚后的交集:顾廷烨的各色女伴,顾家若干代奇葩亲人们,顾廷烨同事及上级领导老婆们,盛家兄弟姐妹的孩子们……减掉谁,还得看电视剧分解。
5.人物形象的定位。小说中的盛纮,肯定不是电视剧中的形象。盛纮是两榜进士,浸淫官场多年,虽然当年娶王氏算高攀,但随着后来仕途顺利,在盛家有绝对的话语权。绝不会在正妻面前唯唯诺诺;他有一妻n妾,自然不算好丈夫,还“宠妾灭妻”,不过后来逐步改正。但他是一个好父亲,对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教养方法。盛纮算是一位成功的公务员,从他的官场智慧看,从亲家的选择上看,小说中的盛纮不算油腻,也不算猥琐,算当时时代背景下的优秀男人。
6.电视剧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比如台词,吐槽几句台词吧。
“小女”是对自家女儿的谦称,“令爱”才是对对方女儿的正式称呼。前来恭喜的宾客,应该是“令爱”。
嫡二子,之前介绍袁文绍还是嫡次子呢,到这就变成嫡二子了。
还有,卫小娘对明兰说,“你大姐姐娘家势大”,大姐姐娘家不就是盛家?和明兰是两家人?墨兰对如兰说“我家哥哥”,难道盛家的一妻两妾是三家人?
不论演员演绎得如何,只这些,让我这个原著粉很是不顺心。本来原著小说人设就很好,为何有如此多的改编呢?据说豆瓣评分8.1,劝大家以看电视剧的心态追下去吧,然后再给小说和电视剧分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