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管理PKM这个领域,我看的很多书籍作者、网络大V都会强调梳理概念的重要性。
01
李笑来写了一本书《思考的真相》,第一章就是关于概念和定义的。
他说,每个人都有3张表:概念表、关系表、流程表。我们学习的过程就是更新这三张表。 如果你读书、学习以后,这3张表没有任何变化,那么你的学习就没有意义。
他在《七年就是一辈子》书里,还给聪明人和笨蛋下了一个定义:聪明人就是知道很多清楚必要的概念和相关方法论;而笨蛋则是充斥乱七八糟的概念, 没有方法论。
L先生,在《打开心智》里说,概念是“大脑储存信息的基本单位”,本质是外界事物的一种心理表征。
他提出的知识工作流,INKP的N就是概念笔记。
古典老师,分享一种概念卡片,善思会写卡片(SS卡片),也是概念卡片。
道长在文章里说,读书主要就是读3个东西,概念,算法,说服力工具。
02
现在,我们知道了概念笔记很赞。但是我在obsidian实现概念笔记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
主要还是因为obsidian太自由了。 也因为太自由了,所以无法形成概念笔记的机制和规则。
举个例子,在notion里面,如果有一张概念表,那么可以加一个定义属性。 那么里面的每个概念有没有填上定义,我们都能很清楚。
但是由于notion的机制,对我来说,显得太死板了。 无法自由发挥程序员的鼓捣能力。所以用没多久就弃坑了。
回到obsidian,虽然,我在概念标签下写了很多卡片。
这些卡片的概念定义,我是写在正文的,所以我并不知道哪些卡片,已经下了定义,哪些卡片还没有。
当然了,真实情况,除了「定义」这个属性,可能还有其他的概念属性,比如「例子」属性,「相关概念」属性等。
这就是我遇到的困难。
我也没办法,把自己打了concept标签、还没下定义的笔记筛选出来。
03
直到最近,看了tana关于superTag的视频介绍后,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
superTag最大的特点,就是赋予了标签特定的属性结构,当一个文本块有了这个标签,就自动拥有了相应的属性结构。
比如,“人”这个标签,拥有姓名、身高、体重3个属性。当给「小李」打了“人”这个标签后, 「小李」就自动获得了相应的3个属性。可以在属性了填上对应的数值。
我就联想到,如果应用到obsidian,这些属性结构肯定是保存到单独的一张卡片。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插件。让一个笔记如果打上 “#人” 这个标签的时候,就自动创建「姓名」属性、「身高」属性、「体重」属性。
如果这个笔记再打上“#概念” 这个标签, 就自动创建「定义」属性、「关联概念」属性、「例子」属性。
04
当然,上面这个过程完全可以手动完成。 接下来就是到校验部分。
怎么把不符合标准的笔记筛选出来,让自己补充完成呢?
如果要找:打了“#概念”标签,但是却没有加「定义」属性。 我们可以通过「 tag:#概念 -[定义] 」来筛选出来。
如果要找:打了「定义」属性,但是属性没有填上内容的。 可以通过 「[定义] -[定义:/.+/]」 筛选出相应笔记。
如果不符合规则的笔记,都能找出来,那么我们自然也有办法去格式化这些笔记了。
05
如果我们可以给特定的标签,赋予特定的属性结构。 那么Obsidian就会变得更加酷了。
我目前以.md 结尾的文件有6135个,这两天梳理了一下,符合要求的概念笔记仅73个。
概念的认知,是循环上升的。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很模糊,慢慢就会越来越清晰。而如果你不去关注这些概念,可能你永远也无法发现自己的模糊。
有人说,都AI时代了,还有必要自己去理清这些概念吗?
当然很有必要!
我们日常接受信息、沟通表达,甚至大脑的思考过程,都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概念,如果这些概念没有理清,那么这个过程就会一团混沌。
这个过程,AI大概还无法帮助我们吧。
我是「W阵雨」,聚焦个人成长领域的关键知识。如果你觉得不错,请帮我点赞转发,你的支持,会让我更有动力持续更文喔😌
专注提高个人学习效率,搭建个人知识系统。 擅长开发obsidian插件工具。
110篇原创内容
往期推荐:
PTEO | 把梦想变成现实,你不可以不知道的神兵利器!
三步诊断法:找到让你“忍不了”的事物,就是你的财富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