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要准备毕业了,比往年都回家早,在家已经待了一个多月的我好像已经陷入生活的死循环了。家里的生活无非就是一天到晚围绕着柴米油盐酱醋茶,准备一日三餐,总之,这种日子比学校的三点一线还难熬。
之前在回家前我依旧和以前一样会把回家后每天的生活怎么充实地过给规划一遍,即使我早就明白了我在家还是每天玩手机,吃吃喝喝的度过这个刻苦铭心的道理。最近一低头惊现好几个下巴的我在此飘过~~没几天要过年了,开始Fang了。。。
人,一旦没有了目标似乎就容易变得很丧。在家待久了,没事拿着手机时我就会想: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干嘛?这种感觉对于我来说是个特别糟糕的信号。因为人类大脑内部有两个系统:理性和感性。每天我们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这两个系统在作斗争来决定的,我知道我的理性总是在告诉我应该努力学习,所以偶尔也会积极地丧来给自己寻找安慰。每天写几个字,看几篇文章来给自己制造每天都在学习的假象,确实,人有时候特别会自欺欺人。
“要是我之前……我也会……”似乎是很多人会挂在嘴巴的话。我以前也会,而现在更多的知道:即使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还是那个样子。能改变结果的永远是你第一次是怎么做的。
不开心的时候我就会翻一下我的备忘录,里面记录的一些话都像是我每个时间段跟自己对话的过程一样,每次看完心情会好很多。下面是备忘录的一段话:
“年轻的时候把偶然当作天意,年老的时候总把天意当作偶然。人生,总是充满着许许多多的奇妙,站在现在的角度来看,这周围的一切都是我们始料未及的,人活的每一天都不能预料自己明天会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似乎都在为更好的明天而奋斗着,却又总会陷入昨天和今天的困惑之中,不知道今天做的在未来有没有收获,内心又夹杂着对昨天时间荒废的愧疚,反正不管明天好不好,这种心理的斗争是每天的必修课。”一看估计就是我在学校的时候没有好好学习又在这反思了。
最近学到:如果要让我们坚持做一件事情,比如学习,并不是只靠意志力的,有三个关键因素:理性上知道要学习、情感上让你愿意学习、情境上制造适合学习的场景。
以前总听过类似这种妈妈与孩子的对话,孩子说:隔壁小明总是在影响我,而妈妈说:自己不学习还找借口。现在想想估计好多妈妈都误会了孩子,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确实是至关重要的。在家的时候要能安心学习无非是件特别困难的事情,这也是我一直不愿意在家(舒适区)待太久的原因。人应该时刻都有危机感,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社会,安于现状一定没有好结果。
特别喜欢一句话:读书就是为了不遇到我不想遇到的人;读书是为了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所以,多读点书没什么坏处。
都说,好的学习者应该有适当的输出。以前的我,可能更会觉得说自己要写东西应该去看好多书,要不然写出来的东西跟我走在大街上随便拉个人来闲聊一样,感觉没有艺术的美感。但是呢,在认真经历并感受一些事后,突然发觉好多东西就是生活的缩影,许多东西我们本身就在不断经历着,如要写出来,感觉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本有意思的书。
有时候,更应该相信一句话:相似的人总会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