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雾·霾

“雾”这种自然现象自古就有。古时,雾也能激发古代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借雾抒情的诗句不计其数。

白居易就写过“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这样美好的“雾”发展到我们生活的现如今,就变成“霾”了。

雾是空气中的水珠凝结的产物,而霾是空气中的各种有害物凝结而成的污染物。不知古代墨客,见到这种霾会作出怎样的诗句···

我每天早上起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推开窗户眺望远处的天空,目测今天的空气质量。

基本每天如此,所以我对北京的空气质量,有着自己的判断。我自定义为无霾,轻度霾、中度霾、重度霾。今天我判定为中度霾。

霾的危害我想大多数人已多少知道些,但是认知程度确不一样。每每看到大霾锁都时,还有很多大爷大妈在公园里晨练,真是想冲上去,劝他们回家歇歇吧。

可能你不信,我对霾的灵敏认知程度要高于好些人。为什么呢?

因为,我住在楼房的14层,站在这样的高度视野开阔,可以俯瞰和眺望。而看气象的格局就是要范围大、高和远,才能看出空气质量变化端倪和全貌。

总令我须臾的是,远看城市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雾霾中,可是走在街上,近在咫尺的你、我、他确浑然不知,还以为生活在郎朗乾坤下呢···

城市中住在低处的人们,要经常登高看看。站在一定高度,你就会看到和地面不一样的大气现象,转换一下视野,就会给你生活带来另外的参考角度。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次横亘东西,纵跨南北的雾霾,一波一波地袭来,笼罩着中华大地。当你置身辽绕的雾气中,听着各种并非危言耸听的衷告时,...
    巨龙之骨阅读 1,244评论 0 0
  • 分開整整一年,我像個找不到头的‘毛线球’,有一堆又堆理不清的情绪,对你。愤怒-就像是明明约好晚上一起看电影,你却...
    林耿耿阅读 12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