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这个世界,雾霾深重,我们一边勉力自己,承受着沉痛的呼吸,一边将希望寄托在各色各类专家的身上。希望他们拯救中国。
但是专家毕竟不是孙悟空,专家毕竟也是人类,毕竟依旧保留着凡夫俗子的一面。所以我们不要像《爸爸回来了》里面,可爱的小甜馨那样,过度迷恋于“孙悟空”。
小甜馨天真烂漫,她不知道孙悟空也不是万能的。而且,孙悟空后来的表现,可以说还很无能。
有时候,你也会发现,自认为学识、能力、雅量及财富与教养诸多方面,都远超常人的公众人物,偶尔也会漏出底层的气质、习惯和观念。
本来,在全世界都有点低迷的日子里头,草根与屌丝们看到高企的房价,摸着口袋里干瘪的收入,正觉百无聊赖,一筹莫展之时,王宝强的离婚案件,像另一场精彩的“离婚奥运”,犹如兴奋剂般,让打蔫的人都振奋了起来。
大家刚找到点活气儿,来了精神头儿,在这时候,就有人,有那高人,缤纷无比地来泼大家的凉水了。
他不担心别人会不会感冒,正如从前的一切高见,对或不对,好或不好,有用或没用,他都无需担责一样。
因为人家的见地高瞻远瞩,因为人家具有凝固的权威性。普罗大众的呱噪,立刻便现了原型:一无是处,无知、愚蠢而荒唐。
但是毕竟面对八卦,花边新闻,谁也忍不住评一评,论一论,借此时机,好好过一把瘾,凑一凑热闹。
这是成本最小的娱乐。名流也禁不住这个诱惑,做不到一言不发。哪怕说的同样牵强附会,不伦不类。更何况我辈无名小卒呢?王宝强够大家消化一阵子了。
郑重声明一下,大家都是看客。看客,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看客也许有文化层次之别,但是不影响他们生产出来的观点,都是劣质的低端货。因为他们几千年来,拥有着相同的“根基”。
只有一种人,不是看客,他们是心怀悲悯又刚直尖锐的。但我们未必看得见。
现在,识字不识字的,都可以发言。因为观点的存在和差异,才证明自己没有在灵魂上死去。
你有多少赞美别人的词汇,你也就有多少批评别人的词汇,两者是对等的。
批评是一种爱。爱的第一步,是先纳入视野。
纳入视野还不够,还要撕碎、嚼烂和消化。
一个人接受爱的能力有多强,他接受批评的能力就有多强。
希望每个人,都不要自以为是,都不要骄傲。因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对于所谓的“大家”,敬仰尚可,若是迷信,就不必了。
一、道德,道德,道德!
冯仑原文——“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对这件事情进行道德上的定性和战队,实际上这种战队几乎是一边倒的:同情王宝强,理解他的愤怒,痛斥他老婆和经纪人的苟且……涉及到男女家庭的事件,公众舆论最直接的反应还是道德层面上的。“清官难断家务事”,这种“家务事”的唯一判断标准就是中国上千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伦理”。目前中国的社会心理并没有改变,道德的主流还是家庭稳定、彼此忠诚、对子女负责;而与此相悖的行为,会被社会主流批评、唾弃。”
今年特别流行名人、及有头有脸的人物,站在舆论制高点上,反对道德评判,反对道德绑架。
反正做出这些“绑架”来的,都是身处社会底层的群氓,他们敏感,冲动,鼠目寸光,缺乏理性和智慧……
可惜才疏学浅,只恍惚记得,历史上,第一个反道德的人物是尼采,他还大胆断言:“上帝死了。”
但这与今天的“大家”们,在本质上,格局上,有着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
多少年前,道德是充满力量的,是被人被敬重的。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开始把道德视为累赘。尤其那些名流们,更是一下子仇视起道德来,认为道德——就是不道德。
道德,已然丧失了,没有了,对它再加以肯定的话,就无异于是对自我的否定。
所以,聪明人都知道怎么做。只有愚昧的大众们,还对道德抱以好感,认为其还有一定价值,还寄托着某种希望和幻想。
道德变成害虫了吗?在有些人眼中如此。
婚姻关系,是男女双方,依据法律签订的契约,是彼此互相承诺和有所约束的。有《婚姻法》来保驾护航,有要求也有禁止,触犯也应付出相应代价。
但是,到了具体的现实生活,法律是无法时时监控的,在场的永远是觉悟和天良。这就是道德。要不人性的自私、贪婪和残酷,不就轻易让婚姻,变成充满硝烟的战场了吗?
幸亏人们都有一丝道德顾虑,否则,婚姻关系将更加短命和脆弱不堪,甚至陷入混乱。毕竟最大的受害者不是男人和女人,而是无辜的孩子。
有了道德的顾虑,进入和走出婚姻,才让人们更加理性和克制。
至少在婚姻家庭中,法律的触角,是轻易不来介入的。如果你只是同一个人签了生意上的合同,那他出现违规,你直接可以诉诸法律,而没必要进行任何道德攻击。
但婚姻家庭不是如此。家庭,是充满人情味的,是温暖、美好和真诚的。
名流们总是认为,道德约束已经过时,不符合人性。比如有人写了一篇名为《用道德解释人对伴侣的忠诚已过时了》,发表在腾讯大家上。
里面谈到“道德忠诚,对于一些人而言,是一种对人性的压制甚至戕害。”
她据此认为,道德对人有害,应当保护人的天性不被侵犯,所以,道德过时了,应当丢弃。
她错了。她的观点如同说,等红灯是浪费时间,不应该让人再等红灯。如果真的这样实施了,你会发现每个人都寸步难行。
社会和生活就是这样,你必须让渡出一部分权利,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多。
冯仑说社会伦理道德和社会心理,上千年没有变,似乎有些腐朽和遗憾。其实,哪怕是上万年不变,跟老百姓又有什么关系?
在古代,穷人甚至除了勉强谋生,都没有读书的财力,一代一代的没有几个人识字。他们是文盲,该怎么活着,都是来自乡绅传递的圣人之言。他们没有自我,也没有原创观点。
今天,他们认了一些字,刚嚷嚷了一两声自己的看法,立刻就有名流们跳出来,挑剔他们的不是,扣不入流的帽子,显示自己的伟大。
他们欺负人欺负惯了。大家可以找这类的文章来看看。他们自我感觉优越。
庸俗的大众们,从来都是随波逐流的。哪怕生活变成了一条肮脏的河流,那也跟小老百姓没有关系,他们能决定什么?他们连自己的命运都决定不了。
他们只知上行下效,或者刚够七分熟的模仿而已。他们人太多,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这个社会的苦乐悲哀。
名流们,请不要再拿大众谈论道德之事,来扯自己的事了。如果这就是你们那个“牌子”的道德,那它同样是不道德的。
这样说的时候,你们正在用一种道德埋没另一种道德,或者一种不道德埋没另一种不道德,这难道不是一回事吗?
所谓名人,有的时候,只是看到了自己被拉长的影子而已,那是被光和影夸张过的错觉。你并不比别人高多少!
二、绿帽子,绿帽子,绿帽子!
冯仑原文——“让我觉得更有意思的不是道德层面的评判或简单地道德站队,而是在互联网时代,一个明星之类的公众人物在离婚的时候,为什么会采取这样一种诉诸于公众的方式”…………【家丑不可外扬】,更何况是被戴了【绿帽子】这种事情。如果在小范围内低调处理,当然能保全彼此的面子,对子女的伤害也能降到最低,但明星似乎例外。
【绿帽子】
绿帽子的由来,也许不是尽人皆知。但绿帽子的含义,恐怕连小孩子都明白。你看,连大咖们都津津乐道。
这些边角料的杂碎,普及得相当不错,“五讲四美”的普及度,可就相差不止十万八千里。
绿帽子,好像是专门给男人准备的。当男人的老婆出轨其他男人后,这看不见的绿帽子唰啦一下,不由分说扣到了男人的头上。
如果说,这顶帽子,拜他的妻子所赐,那么帮他时时刻刻、结结实实戴在头上的,却是来自他周围之人,恶意嘲弄的目光。
人们对于别人的不幸,尤其是两性关系上的不幸,总爱拿来当做茶余饭后的消遣。人性就是如此卑贱。
在娱乐匮乏的时代,尚可以理解。但是在今天,人们可以有丰富多彩的追求,不至于还那么爱去欣赏别人的绿帽子了。
可惜,时代虽变了,情操却依然俗气。
其实对于绿帽子,在观念上,早就应该改变了。甚至绿帽子的说法应该消失。因为它针对的是,去嘲讽一个深陷情感困境的人,这称呼对他无异于伤口上撒盐,是严重挫伤尊严的。
妻子红杏出墙,男人当然难堪。但这不应该成为,他被舆论刻上标签的理由,毕竟那是他妻子的错误行为。
本来感情就是难以控制的,谁也不能拴上铁链,让对方自始至终保持忠诚。如果出现了背叛,那也是很正常的,至少感到耻辱的,不应是遭受背叛的人。作为耻辱的标志,绿帽子要送,起码也要送对了人。
现在,人们应当多怀一丝善意,不要再对有王宝强这种遭遇的人,生出歧视或嘲讽,看热闹的心态也很Low。相反,应当冷静、沉着,尊严依旧。原谅或不原谅,挽回或不挽回,都是他的自由。旁人就不要再一口一口地叫唤“绿帽子”了。
这是对人的极不尊重。
有没有绿帽子又怎么了?你还是你。没必要因为别人的错误,就贬低自己。
男人有一万种尊严,比如诚信,担当,爱心,勇气,正义,刚直……太多太多……
但是有没有绿帽子,一点都不影响他的形象。那只是他生活中,出现的某种状况。
“绿帽子”之说,早就应该过时了。
我们的文化总是爱对摔倒了的人踏上一脚,正如催促想跳楼的自杀者快点跳下来一样。好像人性都是施虐狂。
那就请名流们带个好头。你们素质高贵,应当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隐私,隐私,隐私
冯仑原文——“而这一次,王宝强又选择诉诸媒体,同样把自己的私生活公开到媒体上,让全国人民来替他站队。那为什么明星都选择走这条路呢?我们首先能想到的解释,就是傻根的确太愤怒了,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断其生路,灭其前程。不仅要把淫妇奸夫彻底钉死在耻辱柱上,而且这个耻辱柱还要修得大大的,把这两个坏人挂得高高的,让全国的人都知道,让他们没有立足之地,斩断其未来发展的机会。
冯仑原文——明星先用一种“家丑外扬”的方式,让自己变成一个受害者,博取道德上的同情和支持,同时也让对方在道德上无路可走,不仅能泄愤,还能在财产分割上取得主动权——如果最终的目的是这样,那么之前的深夜怒吼就是一种策略。
心理学家说过,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而且都有自保的本能。如果是这样,王宝强公之于众,博得舆论同情又有什么不可以?
前面已经说过,绿帽子是见怪不怪了。那么家丑外扬呢?
这也要具体而言。对于明星这样的公众人物,不但自己,甚至家属也频频曝光。他们一定程度上,必须“演示”其隐私。那么关于他们私生活的消息,对大众如同某种福利,是生活的佐料。
身为明星,有所得也必有所失。不可能你一方面做大明星,一方面又要人对你一无所知,那么,人家对你也就没兴趣了。
比如王宝强,他和他的妻子一直有曝光率,那么离婚也告知大家一下,并说明原因,又有什么不妥?人家自己都愿意,我们操的什么心?你凭什么认为,人家这么做就不对?难道你敢保障女方没有更大的恶意?
况且,离婚也算不上什么家丑,这是难以避免的,明星当然也不例外。离婚都怕别人知道,那是贪官的专利。
“家丑外扬”是很僵死的说法,还带着几千年的封建色彩。冯仑,刚讽刺完别人,就轮到了自己。
寻求支持,为了泄愤,报复马蓉和宋喆,让他们遭受谴责,这不正常吗?如果认为不正常,那是不是道德绑架?这可是名流们坚决反对的。刚嘲笑完别人道德绑架,自己就也来道德绑架了?
隐私也别绝对话,某些人就应当减少一些隐私,明星和官员应该都是如此吧。贪官保护自己的桃色隐私,保护得相当好,明星们可比不了。狗仔队很厉害,但是只敢用鼻子嗅明星们的绯闻。可是明星挣的钱,不管怎样,可要干净多了。
王宝强主动把自己的遭遇和决定,公之于众,这就算不上是暴露隐私。
有些名流,总是爱想当然地分析别人,仿佛他们是别人的上帝。自己说不定还百病缠身呢,却总是怀疑别人不够健康。
关于隐私,有多重解读,一种是不需要别人知道的,一种是可以让别人知道的,一种是必须让别人知道的。与此对应的三种人分别是凡人、明星和官员。
这对第一种人是保护,对第二种人是宣传需要、吊大众胃口的,对第三种人则是规范和监督。
隐私也常常变成一种借口,变成被名流运用的武器,相反,凡人倒是无所谓,他们都不配有隐私。至少有些人这么看。
希望那些大咖,言行一致地做人、做事。对于明星,可以多一些宽容,他们毕竟没有把自己当作精神领袖。
面子与真理哪一个重要?该面对的就直接去面对,让面子靠边站吧,面子根本不是尊严。王宝强自有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