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创作于1894年,作者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思考了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他通过对革命中种种行为的分析发现,即使一个有自己独立见解的人,一旦他们加入受人民崇拜意识形态蛊惑的群体,就变成了乌合之众中的一员。他们就如同发生化学反应一样变成了一群疯狂和无恶不作的家伙,而且他们在一种“历史使命感”感召下,并没有任何关于犯罪的意识。
以上是我从百度百科里面复制过来的介绍,还没有看书的内容,光从题目和简介中似乎就能感受到这本书的基调,即批判和负面的。通过这段时间的阅读之后,我又有了新的理解。

1、无论群体理智与否,它都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书中写到集体中暗示的传染性会瞬间形成这个群体感情的一致倾向,因此群体便在毫无目的的状态下听从于所有外界的暗示,缺乏自己的主见与判断、没有批判精神。这样想来,历史上不论成功与否的农民起义、群众游行等革命群体的行为,也不一定是事先就有高瞻远瞩的计划的,也许他们是更倾向于本能的行为。按照作者的话来说,正因这些特征,群体容易成为愿意为别人浴血奋战的人。冲动与激愤状态也许会使社会发生巨大的变革,正如作者认为,群体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因而是世界潮流的引领者。总之,在作者的观点里,群体与野蛮人无异,而同时他也认为群体的力量与作用在社会中举足轻重。
2、找到并维护良好的优质群体环境很重要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不论周围的环境如何只要做好自己就够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必须承认,作为社会群体的人类,我们是无法摆脱群体心理的影响的。所以,不管我们意志力多么坚定,当所有人都选择浑浑噩噩的时候,也难免不随波逐流,成为乌合之众。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我的观点是,把自己当做群体中的一员,并努力的去影响群体里的每一个人。如果你希望自己积极上进乐观勇敢的,那么请最大可能的去传递你的想法,不要觉得多余,不要害怕质疑。当某一天这个团队的大部分人和你一样的时候,你会发现坚守你最初想成为的那个人将会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读后感.因为群体的力量会推动着你前进。反之,假如从一开始你就对团队里不好的现象置之不理,你会慢慢发现团队变得乌烟瘴气,而你也许终将会被这股黑暗力量所吞没。
想到了一些例子。当我们看到谩骂、诋毁、谎言等网络暴力满天飞的时候,我们选择了沉默,因为似乎和自己关系不大;当我们看到校园霸凌置之不理的时候,我们选择了走开,似乎也不是自己的事情。我在想,假如有一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邪的一方,作为中立的你又该如何自处呢?
所以,做好自己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做的是选择良好的群体,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净化群体环境。环境好了,我们才会更好。
3、避免成为乌合之众并不是坚定内心,而是丰富大脑
很多人在解读《乌合之众》这本书的时候都表明要保持初心,要时刻清醒,不要被洗脑,不要成为乌合之众。而我想说的是,假如你在读完这本书仅仅提炼出了以上观点,那么此时此刻的你也许已经成为了乌合之众了。想避免自己随波逐流最好的方式绝不是拒绝建议认死理,而是持续的学习,用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去纠错、去辨别、去选择。
我看到很多人总是在说要做自己,不能忘记初心。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初心又是否是绝对的真理呢?人生是一段成长的旅程,我们在某一个时间坚定的东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甚至对未来的你来说可能是幼稚而落后的。
所以,我希望自己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不要固执己见,要站在道路的前方时刻回望和审视自己,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和建议,要拥有自我纠错的能力。
4、心理学是一门伟大的学科
我以前一直觉得心理学的书可能只是对我们观察人,了解人有帮助,似乎不如科学或者管理学那样看得见摸得着。这次《乌合之众》的读书体验让我对心理学有了不一样的认知。世间所有的事都是人的事,世界上所有的学科也是建立在对人性的准确理解之的。所以,心理学是能启发各个学科的基础,是一门伟大学科。
以上就是我对《乌合之众》的全部理解,可以说,《乌合之众》的核心观点,每一条都在当代社会得到了印证。无论是对当时还是现在,《乌合之众》都是一本极具现实意义的书:它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们,在这个群情汹涌的时代,我们需要时时警惕,不断反思,保持清醒,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