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既仁慈又美丽,可是她也会突然就变得极其残酷。”
——《老人与海》
从小生活在北方的我,在没见过大海之前,一直认为它是美丽的、辽阔的、神秘变幻莫测的存在。第一次见到海好像是团建还是出差去到北方的海边,感觉海水脏脏的,天气也比较冷,不是我心目中大海的样子。
来了深圳的前半年,住在离海滨栈道一公里多的小区,早上可以步行到栈道跑步,对岸就是香港。海面上时常飞过海鸟,初升的太阳映着岸边的椰林,教人看了心生宁静。
后来去了很多地方看到海,每每站在海边,总会觉得自己渺小如一粒尘埃。东南亚的海面平静如镜,沙滩上的人们自由地享受着阳光与椰子;澳洲的海一望无际,去往十二门徒的路上看到的大海波涛汹涌,似有无尽的心事要与来者倾诉。而威尼斯的水道,则更像一条被驯服的河流,温驯地穿梭于古老宫殿建筑之间,少了海的狂放,多了几分人间烟火气。
大海并不总是温文尔雅的,曾在荧幕上看到过海啸的景象,滔天巨浪如同千军万马,将人世间的一切吞噬。那一刻,大海不再是人类嬉戏玩耍的乐园,而变成了一个冷酷无情的巨人。或许,海的仁慈,只是它千万面貌中的一种;海的残酷,并非出于恶意,而是自然规律的真实展现。
海的深处,是无尽的永夜黑暗。那里没有阳光、没有温暖,只有无尽的压力与寂静。千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船只和生命被大海吞噬。海如往常一样潮起潮落,不曾为谁停留与伤悲。它给予我们交通之便、鱼虾果腹和美景之赏,却又不会因为人类的意愿有所改变。海,需要被敬畏。
我们欣赏海,接近海,触碰海,甚至某些时刻仿佛与海融为一体,但永远不可能成为海的主人。最多只是岸边的访客,有幸一睹其风采,最终要回归到自己的世界。这种关系,恰似人与命运的关系。
生活中的美好时光,宛如风平浪静的海面,让人心情愉悦,觉得生命本来就该是如此的平静祥和。我记得在普吉岛的沙滩上,看着夕阳西下,人们在海滩上散步、交谈,海天一色,时间仿佛静止,万物和谐。
在海边晚餐的时候,涨潮了,海水数次淹没到小腿,不得不再三地搬着桌子往岸边退。就像命运的浪不经意间可能袭来,打乱我们的生活节奏。诸如疾病、离别、失败、失去等这些突如其来的打击,往往让人措手不及,连带对生命原有的期待与希冀都被击得粉碎。
但生命本身不会因为我们的心境而改变,它如同大海一样有自己的规律和节奏。我们需要认识并接受这种无常,从而在面对生命的起伏时,既能平静地享受愉悦,也能有勇气接受风浪的挑战。
大海教会我们谦卑,命运教会我们坚韧。有时候人类常常妄想掌控一切,却忘了在自然界有太多事物非人力所能及。平静时不忘潜在的风浪,风暴中相信平静终将到来,这种智慧或许才是应对生命起伏的最佳姿态。
站在海边,看潮水来来去去, 宛如人生的起落。海浪涌上沙滩,抹平之前的足迹,仿佛告诉我们:一切终将过去,无论美好还是痛苦。大海依旧在那里,永恒而深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面对大海与生命,我们能做的,或许就是保持那份敬畏与热爱并存的心态,做一个聪明的访客,接受生命的慷慨馈赠,也谦卑地接受考验洗礼,在这仁慈与威严之间,找到平衡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