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285,7-25-2,离娄章句上25-2》
【"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
今天是丁酉年甲辰月癸未日,四月初一,2017年4月26日星期三。
斯二者,指的是上节讲到的事亲与从兄。
上一节讲到,良心真切是人的百行之源,人类的行为模式靠实际做出来的体验建立,不靠理论。知得到做不到,正是人类的悲哀所在。西方理论较之中国,不知细密多少倍,但入手处和落实处不健全,最重要的功夫论是缺失的,导致说一套和做一套可以分开。言和行分裂,这是西方文化最大的隐痛。中国文化固然有功夫论,但是,我们也需要向西方学习社会管理的方法。
良知莫不在天性,真切莫过于亲情。所以,仁和义就在事亲和从兄的日用常行中启蒙和成长。智、礼、乐,也都是如此。
真切是关键。
智,表现在明通,两点:一是万事万物都值得深入了解;二是深入要在根本处见得分明,切实处守得坚定。根本切实不在枯寂虚空处,就在事亲和从兄之间都按照孝悌的道理做,避免被私欲遮蔽,被外慕诱惑,这就是人的良知,推而广之可以穷神知化,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伦理道理,还是人与自然世界的道理都贯通了,所以说,事亲和从兄的真切体验,是智慧的实质来源。
礼,表现在条理,各种言行规范即是对秩序的学习,我们的文化中,曾有过威仪三千、礼仪三百的学习,根本切实也在于事亲和从兄之间都按照爱敬的原则做。行为节制,说话规矩,这是人类对条理的认知来源,有了这一点,等到走上社会之后,就能够做到安上治民,所以说,事亲和从兄的真切体验,又是礼的实质来源。
了解了智与礼的来源,可知为何儒家不以博闻多识为智,不以繁文缛节为礼,那是枝叶末节,全掌握了也只能当个老师。从真切处做,从良知上发见,才是敦本务实之学。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离娄》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