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社会之前 很担心自己就这样毫无准备的长大了,却发现身上竟无闪亮坚硬的铠甲可以抵挡世态的炎凉,后来才发现,坚硬的盔甲都是在社会里慢慢筑起来的;
午饭的时候聊到室友的大学同学半年前从我现在所在的公司离职,现在是一个拥有七万关注量的爆红主播,从每个月三四千的工资到现在一天三四千的工资。饭桌旁边的后台老大说,你是不可能了,因为你太腼腆了,性格太内向了。这句话听起来有点不那么顺耳,也有点可笑,如果他要是知道之前有人评价我是女汉子的话肯定会笑抽的,但是‘以前’这个修饰词,表示了那只是曾经。我在适应这个多变的社会,努力的做个不动声色,棱角分明人。骨子里我并不是个内向的人,这一点我无比清楚,如果以半年前的个性,我一定会反驳回去,但是现在我沉默了,但并不代表我默认了他的说辞,只是觉得没有必要。就像是别人没有经历过你的人生,无法从你安静呢的表象里读出你内心的波涛是多么汹涌。毫无疑问,我不喜欢被否认,尽管很多时候很多事我并做不到,但是依旧不喜欢否认。甚至是在我看不清前进路是什么样的坎坷,会遇到多少自己想破脑袋也写不出的代码,但是路还是要走的。我试图让自己过一种能掌控的方式去生活。
今天有个问题想了很久,这个问题是上周五留下的问题,花了两天的时间都没想出来,脑子有点疼,有时候我会想,如果一直这样写下去,会不会变成神经病。生活总有一种味道,如果非要用一种味道来形容,我现在体会到是五分苦,一分酸,两分甜,两分留给自由。
关于“滤镜”,这个词是我在鲁豫的一篇描述三毛的的文章中理解的另一个意思。我觉得这个词用的很独到,之所以说它独到,是因为这个词很准确的表述了我之前的很多困惑。就比如我们听别人描述的风景很美,但自己去看的时候觉得并没有那么美,甚至是有点乏味。这就是我们在看别人描述的时候加上描述者的修饰和读者自己修饰,无形之中就加上了一层完美的滤镜,滤掉了乏味与凌乱。
昨天是周末,过另一个无比无聊的周末。我试图去感受一下这一天不说话是什么感觉。昨天一天之中,我说了不到十句话。不是不想说,只是觉得的与其是言不由衷,不如静观其变,冷眼世界。看了两部剧,是关于同性恋和入俭师工作的题材,很冷门的题材,但却不失这两部剧独特的亮点,其实还蛮喜欢这样冷门的电影,换一种理解来看,何不是在说要抛开偏见,听从的自己的内心。道理都懂,但依然说服不了自己固执而带有偏见的内心;
关于选择,最近也是想的蛮多的,尤其是在看了《无问西东》这部剧之后。我不知道别人在做选择的时候会不会犹豫,对于我这种选择纠结症的来说,无疑是超烦做出选择的。关于选择,最近我自己的理解就是,听从内心,虽然以前我也这样劝自己,但效果不大,缺少的那部分我觉得是践行。听从内心,因为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内心,何必要问别人和看别人的选择呢。曾看过这样一段文字:
我至今也不清楚将袭击面包店的事告诉妻子是否属于正确的选择,恐怕这也是无法用正确与否这一类基准加以推断的问题。就是说,世上既有带来正确结果的不正确选择,也有造成不正确结果的正确选择。为避免出现这类非条理性----我想可以这样说----我们有必要来取实际上什么也不选择的立场,我便是抱着如此态度。
-------《再袭面包店》
初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觉得作者是在逃避,因为在我狭隘的理解里,不选择就是逃避。后来才渐渐明白,对于无法做出选择的事来说,不作出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应该这样理解吧,我觉得是,嗯,那就是吧!
的确该做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