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节省中午回家吃饭来回的车马费,就入了几个老师组建的大伙,分得洗菜一职。
教师清贫,每日食材也都是寻常菜类,每日任务看似一成不变,认真做起来,却很是有讲究。细想来,却又跟我的本职工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洗菜大体分得两个阶段,捡择和清洗。
第一步:捡择
捡择,我认为是两步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最考验耐性的环节。除却蔬菜本身外观形态的不同,又因天气不同存在差异。
01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主要是指天气的差异。但凡遇到雨雪天气,菜叶类蔬菜携带的泥浆、杂物、枯枝烂叶就比较多,捡择时需要多花费些功夫,要有耐心和细心,把叶片间夹杂的脏物做第一步清除。
这在我的工作中,就相当于每个学生原生态家庭的差异。
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对学生的家庭做调查,对于那些家庭问题比较突出的孩子,需要教师在平时工作中多关注,用教师对这类孩子更多的关爱,去平衡家庭问题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努力让孩子从家庭的负面感里走出来,融入到另外一个世界,提升孩子的幸福感。
02个体因素
每种蔬菜,外观形态不同,在捡择上也不同。比如像西红柿、青椒之类,去蒂即可;土豆、萝卜之类,需要去皮;叶菜类需要从根茎上逐个儿掰开等等。
这在我的工作中,就相当于学生因个体差异,存在的各种各样的毛病。
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品就是学生,学生在成为艺术品前,针对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问题,需要进行必要的处理。
比如说,你要雕琢一块玉质艺术品,你就需要先把包在璞玉外的石头清除掉,看看内在的玉石适合雕琢成什么;你要烧制一件精美的瓷器,你首先需要把泥巴塑成泥胎。
通俗来说,就是培养学习所具备的能力,比如说勤奋,刻苦,钻研,踏实⋯⋯具备了这些优秀的品质,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学生。
第二步:清洗
清洗过程,同样也有学问。也存在外在因素差异和个体的差异。
01天气因素
雨雪恶劣天气,清洗的难度就大,平时淘洗一次的,这时可能就需要两次,甚至三次四次。
这在我的工作中,就相当于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讲一遍可能就可以了;接受能力弱的,就需要多讲几遍。
这在教学中就需要分层教学。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因接受能力的差异,可以设置差异性的教学目标,让每一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而不是一刀切,忽略了差异性存在,导致优者不够吃,差者撑死了。降低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02个体因素
清洗过程中,外在的泥浆杂物容易清洗,而夹杂在叶菜间的杂物就比较费力了,需要掰开来,一点点清洗。
在知识传授上,有难易之分,容易的自不当说,难得就需要教师像掰开菜叶清洗那般,庖丁解牛,条分缕析,由现象到本质那样,给学生在认知上进行梳理。
看吧,洗个蔬菜,确实不易。
作为一名的教师,深知教育不是洗菜,是比洗菜难上千倍万倍的事情,再难的事情,只要善于发现,认真总结,总是有办法可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