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58】我们与孩子还能相伴多长时间?

写在前面

已经到晚上10点,每天要提交一篇文章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实际上这几天放假了,每日提交文章的任务可以暂停。只是自己习惯性的坐在那里想该写些什么。今天脑海中蹦出一个念头,就是一闪念没有了。绞尽脑汁之下,联想到最近一次与朋友讨论的孩子上课爱玩的现象,找到了一个书写的主题。

愉快的练歌活动

1.最近孩子放寒假,一直在奶奶家与她的妹妹一起玩耍,玩性大发。持续两天晚上要当导演,安排一家人做他的道具表演节目。今天晚上也不例外,开始组织人一起玩红灯绿灯停的游戏。由于刚吃过饭,就配合孩子做游戏,大人们还没入戏,孩子们已经兴奋兴奋起来,高兴地大喊大叫,到处跑个不停。当开始提出要回家时,还有些不情愿,认为自己没有玩够不想走。

2.到家后,我由于脑子里念叨着如何用幕布来记录自己研究一个工具的过程,想集中精力来实践下,看看能不能总结出经验,让自己的软件探索更有效,能够清楚地描述软件的特性和自己的想法。开始之前,被女儿拉走看她的劳动杰作,把刚买的挂钩安放到墙上,非常棒的行为。可能是感觉自己完成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心情很好,女儿在旁边哼唱前两天学的《童年》。

看着女儿这么有兴致,我突然想起前两天一起练习《童年》时,想给她找mv一起看着歌词跟着练习。就在电脑上找到童年的各类mv版本,一遍又一遍的练起来。我也特别喜欢这首歌,跟着女儿晃着脑袋,一起哼唱起来。在一遍又一遍的练习过程中,我看到女儿兴奋地眼神,投入的状态,感觉很棒。我也为自己有机会与孩子一起学些什么感到高兴。
  研究工具的事被抛在脑后,我都忘记这件事,跟着女儿一遍又一遍的唱歌,非常享受这样的过程。最后为了早点洗漱上床睡觉,约定在唱最后一遍就结束。唱完结束,女儿还有些不舍,但还是愉快的跑去洗漱。

一些非科学的探讨

前两天与线下的一名【战友】进行沟通交流,她提到在课堂上做了一些游戏化的尝试,想帮助孩子们对知识和学习过程产生兴趣,然而她发现很多孩子很喜欢跟着老师做游戏,但是在做游戏时经常发生沉浸在游戏当中,忘记了自己正在学习。他感到十分困扰,不领着做游戏吧,孩子们对知识认知疲软,提不起兴趣,极大的影响学习效果;做游戏吧,很多孩子只知道玩了,不想学习的事(家长对这件事的看法,此次暂不讨论)。
  当我听完她的诉说之后,我就好像发现至宝一样,眼睛一亮,问出一个问题【你知道孩子们为什么会沉浸在游戏中而忘记学习知识这件事?】。【为什么?】战友不解的问道,我迫不及待的给了一个答案:是因为孩子们没有玩够,平日里玩的机会太少,所以才会一出现可以玩游戏的环境,就直接奔着游戏去了,已经忘记是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学知识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当这个问题被问出来时,我的挖掘本性再一次显露出来(digman,挖掘的人)。为什么孩子们这么爱玩,是因为没有玩够,没有在家玩够,没有在学校玩够,所以一旦有机会就去玩。那么孩子们现在的环境就是学业重,玩的机会本身就很少。我的大脑已经开始回溯过往,这些孩子们在童年时期,在未上学的阶段有大把的时间去玩,但是爸爸妈妈要上班,要应酬,要看手机,要过自己的生活,没有很好的陪着孩子玩耍,孩子们此时没有玩够,总是有所欠缺,于是乎以后的日子里不断的需要投入精力去弥补原来的空缺,虽然也能补回来,但是其中的差距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一年两年,甚至是很多年。

我们能与孩子在一起多长时间

曾经看到有人算过,你能与孩子一起生活多长时间。非常的震撼,一般来说孩子开始上大学后,基本上就不会在像以前一样天天在家里出现,能够相互沟通,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真是的情况是,很多朋友给我反馈,在孩子长到12、13岁左右对家长的依赖就会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与同学沟通,从同学那里得到认可和帮助。
  从这一点来说(我没有进行严格的测算),我们与孩子的共同生活时间只有短短的10年多点的时间。10年弹指一挥间,很快就能过完,在想追溯这段时光也是找不到了。

自己的感受

为什么我们不能有效的陪孩子玩游戏,是因为自己缺,自己的内心不充足。一直感觉自己缺时间、缺知识、缺金钱,感觉自己唯独不缺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时间,认为这个时间是一辈子,时间还早,今天有事,我明天在陪孩子玩。实际上这个时间很短,而且过得很快,想要不后悔,不至于总想弥补自己的缺憾,唯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需要陪伴的阶段给于全身心的陪伴,陪他们游戏,陪他们唱歌,陪他们成长。

实际上,每个人的成长密码,都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找到,只是看自己能否体会到这些规律。

我们与孩子还能相伴多长时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开头的时候我不知道想写上面,因为曾经有很多我想写的念头都被搁置一边了。 其实我和我爸有许多地方都合不来,很多年...
    雏骆阅读 2,481评论 0 0
  • 文/胡小泉 这是多少人曾有过的经历:万籁俱寂时,你满心愁绪,忧虑着工作和学习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夜深人静时,你在床上...
    胡小泉阅读 5,719评论 0 3
  • 前不久跟一位创意总监聊天,开启了我心中酝酿已久却难以言述的计划,他说“创意的根源来自对自己的诚实,知道自己是如何看...
    木且幸阅读 897评论 0 0
  • 我从来不是一个温暖的人。 朋友常说我温柔,亲戚也说我懂事,可怎样算温柔?怎样算听话? 乖巧?不计较?唯唯诺诺?迁就...
    沐雨彐阅读 76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