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感觉太多观点让人莫衷一是,思维有些混乱,读《批判性思维》理一理。
首先分清论证
的概念,大体是"<某结论>,因为<某前提>"的句式,前提要增强结论才是论证。如果前提对结论没什么影响,那只能算解释
。对于“为什么”的问题可选择,若论证则要辩护立场,若解释则不需要。
论证也不是说服
,说服是让别人相信你的结论,仅靠论证从逻辑上增强结论并不有效,还要从情感上从心理上引导。比如广告找名人代言,让人把对名人的好感转移到产品。政治言论用贬义字眼描述对方,用修辞从心理上拉拢观众。要训练透过这些说服手段看清论证的逻辑。
“真正”的定义用于澄清意义,修辞性定义(说服性定义)则运用诉诸情感的语言来表达或激起对某事的态度。同一个意思用中立语、委婉语、粗直语就表达或激起了不同的态度,委婉语和粗直语的运用往往带有或至少暗含欺骗性。
三条规则检验三段论的有效性
定义:三段论是由两个前提一个结论的三个标准直言判断构成。这三个判断中包含三个词项,每个词项都正好出现两次。
检验基于概念:1. 直言判断肯定还是否定? 2. 直言判断的词项是否周延?周延指词项是否陈述了词项类中的每个成员。
- A判断:所有的
S
都是P - E判断:所有的
S
都不是P
- I判断:有的S是P
- O判断:有的S不是
P
记住其中所有的S
和不是P
是周延
的
一个三段论是有效的,当且仅当它满足下述所有三个条件:
- 前提中的否定判断数必须和结论中的否定判断数一样。(结论由一个判断构成,这就意味着有效的三段论不会有两个否定前提。)
- 两个前提中都出现的那个
中间项
至少周延一次。 - 任何在结论中周延的词项必须在前提中也周延。
真值逻辑有四种:取非判断~P、合取判断P&Q、析取判断P∨Q、假言判断P→Q(判断是否遵守承诺)。当且仅当前件P为真&后件Q为假时,假言判断为假。
"仅当"引入假言判断的后件:帕克会买单,仅当摩尔击中球。 <=后件=> 如果帕克买单,那么摩尔击中了球。
必要条件 <=> 假言判断的后件:要引起燃烧必须有氧气存在。 <=必要条件=> 如果没氧气就存在不能引起燃烧。<=后件=> 如果引起燃烧,那么有氧气存在。
“X是Y的必要条件”表达为"Y→X"。
“如果”引入假言判断的前件(即充分条件),“当且仅当”引入的既是前件又是后件(即充要条件)。
“除非"意为"如果不":波拉将取消赎回权,除非昆西付清全款。 <=> 如果昆西不付清全款,波拉将取消赎回权。
但更为便捷地,看真值表发现,“除非”等价于"或者"。因此上例 <=> 或者波拉取消赎回权,或者昆西付清全款。
证明论证的有效,就是要证明前提都为真时结论一定为真。如果存在某种判断赋值使前提都为真时结论为假,则论证无效。简化真值表法就是想证明论证无效,尝试找到使前提都为真且结论为假的赋值。
演绎推理
从前提到结论,通过一系列有效论证模式:
- 肯定前件式:P→Q, P => Q
- 否定后件式:P→Q, ~Q => ~P
- 连锁论证式:P→Q, Q→R => P→R
- 析取论证式:P∨Q, ~P => Q; P∨Q, ~Q => P
- 合取分解式:P&Q => P; P&Q => Q
- 合取合成式:P, Q => P&Q
- 析取附加式:P => P∨Q; Q => P∨Q
- 二难推理的构成式:P→Q, R→S, P∨R => Q∨S
- 二难推理的破坏式:P→Q, R→S, Q∨S => P∨R
/// - 双重否定律:P ↔ ~~P
- 交换律:(P&Q) ↔ (Q&P); (P∨Q) ↔ (Q∨P)
- 蕴含析取律:(P→Q) ↔ (~P∨Q)
- 假言易位律:(P→Q) ↔ (Q→P)
- 德摩根定律:~(P&Q) ↔ (P∨Q); ~(P∨Q) ↔ (P&Q)
- 条件移出律:P→(Q→R) ↔ (P&Q)→R
- 结合律:P&(Q&R) ↔ (P&Q)&R; P∨(Q∨R) ↔ (P∨Q)∨R
- 分配率:P&(Q∨R) ↔ (P&Q)∨(P&R); P∨(Q&R) ↔ (P∨Q)&(P∨R)
- 重言式:(P∨P) ↔ P; (P&P) ↔ P
///
条件证明:如果我们要推导出结论P→Q,我们证明的是”如果P为真,那么Q也为真“。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之一就是假设P为真(即把P作为附加的前提),然后证明在这个假设基础上Q也必定为真。
因果推理的著名错误:“共同变化,是为因果”以及“在此之后,是为因果”。错误的根源在于不排除是巧合、潜在原因、混淆因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