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人几乎都在玩微信,刷朋友圈,但却不是人人都在朋友圈发信息。
有些人只是默默关注别人的状态,但却从来不发朋友圈,也有些人懒得更新。对于那些不发和懒得更新朋友圈的人,会以TA们不发朋友圈的标准去评价别人:不明白那些天天爱发朋友圈的人,哪有那么多东西可发?
前两天看到菜头叔一个微博调查,《你最讨厌的微信使用习惯》投票,72小时之内共吸引了20327人投票。以下,就是票选结果:
1. 发布微商广告 13218票11%
2. 拉人投票 12772票 11%
3. 用对话测试你是否拉黑自己 12005票 10%
4. 不经同意就拉群 10016票9%
5. 连续60秒语音聊天9192票 8%
6. 领导在下班后群内布置和讨论工作 6692票 6%
7. 对话中半天不回应 5923票 5%
8. 表情包刷屏 5634票5%
9. 朋友圈拍老板马屁 5333票 5%
10. 问“在不在” 4955票 4%
11. 截屏朋友圈、群聊天内容发布在微博 4889票 4%
12. 借钱 4751票 4%
13. 朋友圈宣传自己公司业务 4540票 4%
14. 一贯使用微笑表情 4255票 4%
15. 群内吵架 3710票 3%
16. 晒娃 2240票 2%
17. 发自拍 1726票 1%
18. 从来不发红包 1257票 1%
19. 晒幸福 1253票 1%
20. 其他 875票1%
(投票为复选)
可见微信和朋友圈这么多东西可发,可是不迎合一些人的标准很多。
如今互联网把人们的联系紧密连接起来,不用电话短信就可以知道朋友们的状态。特别是多年不怎么联系见面的朋友,看到在朋友圈更新的近况,知道TA还在,就觉得与自己很近。
相反,如果没有朋友的任何联系和消息,能想起来的只是停留在以前,当你再次遇到,要么谈到的只能是当年,要么只能是尴尬地打开话匣子从近况开始问起。忽然之间,好像渐渐走远了,尴尬的是你还不想承认。
看到《黑镜》第三季第一集的故事。
并不遥远的未来,当人们的生活要通过别人的打分和点赞为自己的名誉和身份认证的时候,人们之间的夸赞和微笑变得甚为虚伪,活的不能成为真实的自己。剧情具有很现实的讽刺意义。好像也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之前也有网上为朋友圈炫富,朋友圈做作,朋友圈不真实等等,诟病不已!
留学时候,喜欢多发朋友圈。与其说是发朋友圈,不如说是通过那些照片和文字来记录自己的生活,把自己的游玩经历和小伙们一起玩闹的点滴记录下来,现在再来回看,那时的点点滴滴会记起很多很多,再次看到照片也会欢乐不断。
如果说没有将这些点滴通过日记和照片的方式记录下来,我想我可能不会很深刻地体会到我曾经那么欢乐过!因为人的大脑记忆远不如你想象中强大,很多事情你会、也在慢慢遗忘!唯有通过目前你能想到的某种媒介将你的这部分记忆收集起来,当你再次回看,也是一种很棒的体验!
而现在,已经过了因别人的点赞和评价而窃喜的时期,回应也变少了。发朋友圈更多的是一种心情愉悦和平和的表达,记录仍旧是日常生活瞬间。
如果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任何信息,就会出来刷一下存在感,不为别的,只是想说我还在这里。朋友圈的本义,就是“离你喜欢的人更近一些”,喜欢你的人会一直喜欢关注你,不喜欢你的人未必在意。
反过来,对我来说,没关系,你爱在朋友圈发什么都可以,喜欢我会关注,不喜欢也不作评论。
以前很多人使用QQ和空间说说,而现在几乎人人都在使用微信,微信似乎更方便地取代了QQ和空间的主要功能。
你不可能无限接近一个人的生活,一个人也不可能毫无保留的将真实的自己呈现在你面前,而朋友圈,正好是一个让你既能与朋友保持联系也能保持一定距离的地方!
我是觉得,对那些在朋友圈晒生活,晒自拍,晒文字怎样也好,各人的生活,不喜欢可以屏蔽,互加好友并不等于非得互相关注朋友圈;再不喜欢,觉得影响了自己,拉黑,取关,你可以!不用上升到好恶评判标准!别人发朋友圈不代表别人作,别人过得好与不好也与你没半毛钱关系,难道不发朋友圈的活得就好很多?
我也会定期整理微信朋友圈,不圈粉也不随意加人,对于一直没有联系未来也不怎么会有交集的人,一段时间会作删除!朋友需区分,人际需作减! 至少,我的朋友圈大多都散发着在努力生活的气息!
PS:有些做微商的人,当然是希望自己朋友圈的人越多越好,因为自己的潜在客户就在这些人里面,微商也许就是她的生计,了解到这一点,也许你就没那么愤愤然了(一般我的做法是对于频繁更新至刷屏的会作屏蔽);也有些做微商的人很有心,正是因为怕打扰到自己的好朋友或亲密的人,因为了解朋友,会在发送微商内容时设置对好朋友屏蔽不可见。
PPS:对于《你最讨厌的微信使用习惯》,不好意思,前四项有我参投的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