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闺蜜群里,都是博学的姐妹,总遗憾自己起步太晚。文芬告诉我: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觉得有一定的道理,但更多的只当是她在安慰我,今天见了一位大姐对这句话有了不一样的体会。
下午,陪孩子去学声乐,去的早了点,老师是一对一辅导,我们去的时候老师正好在指导一位60多岁的大姐,她学弹钢琴,才起步,跟着节拍器一下一下地练,学得特别认真。我坐在旁边心里很纳闷,我们大都忙碌着鸡娃,很少看到一个成年人,专门去学习的,她为什么要学钢琴,一个已经不年轻的成年人零基础学钢琴有啥意义?
大姐的课结束了,她兴高采烈地坐在我旁边问我儿子:“孩子,你几岁了?”
“10岁。”儿子说。
“真好,这么早就进入音乐的殿堂了。你学习声乐几年了?”
“两年。”儿子骄傲地回答。
“音乐让人聪明,那你学习也一定很棒。”
“还行,中等偏上。”我惊奇地发现儿子今天特自信。
“姐,你学钢琴多久了?”我终是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问她。
“我刚学,我还学唱歌。音乐使人放松,让人快乐。”大姐说起自己的爱好眼睛里迸发出亮光,我心里感叹:这才是真爱呢。
“您住附近?”
“不,挺远的,我每次坐公交过来学。”
大姐很健谈,又和我聊了会,老师开始指导我儿子唱歌了,她就在旁边认真地听,并打着拍子,轻轻跟着哼唱。
过了会儿大姐要走了,我发现她的穿着也很时尚,一件蕾丝连衣裙打底,外面是半长的粉色羊绒大衣,搭一双高跟鞋,虽然脸上皱纹很多,但整个人的状态特别年轻。
老师表扬儿子今天的状态是最好的,学习完声乐,回家的路上,我问:“是不是因为今天被表扬了?那我以后多表扬你。”儿子说:“那能一样吗?我喜欢陌生人的肯定。”我心里又对那位大姐多了一分敬佩,不仅因为她的好学,更因为她对一个陌生的孩子表现出的这种善意的肯定,这样的正能量的人在哪里都是会受欢迎的。
想起我最近正在读的《苏东坡新传》,书里提到苏轼的父亲苏洵,早年不喜读书,27岁才折节发奋,大器晚成,晚年以一介布衣名震京师,虽然生命短短58载,他杰出的才华为欧阳修极力推荐,成为为学不晚的典范,并影响和培养出两个杰出的儿子,苏轼和苏辙。所以正像文芬说的: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
人的生命长度是不可改变的,但学习可以拓宽生命的宽度。不管什么年龄,沉浸在学习中的人永远是年轻的、迷人的,是充满生命力的。学习,不仅是小时候的事,而是一个人一辈子的生命状态。如果我们能够一直都用行动践行终生学习的理念,慢慢地就会发现自己的改变,而且,我们可能还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我们周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