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工作间隙,读完这本书,与其说是畅销全球悬疑类小说,更不如说是一本有关爱与教育的杰作。它出自一位美籍华裔女作家之笔,全书贯穿了种族歧视、爱与追求等。这大概也是作者以自己的独特身份为视野写出的。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封皮上的这行字像一把锋利的匕首,扎进我们这类普通人的左心房,讶异与沉重,思索或反省。
故事开头便说莉迪亚死了,恰逢豆蔻年华的她突然在某个悉数平常的早上消失了,巧妙地设置悬念,巧妙地让读者读来煞是沉重。且让我以自己的理解将故事娓娓道来,若有不当,欢迎交流切磋。
这是一个三代人的故事,詹姆斯年少跟着平凡的中国父母”偷渡”于美国定居,玛莉林在单亲家庭中,由作为家政课教师的母亲培养,从小标新立异,是优等生、是佼佼者。他俩都是有梦想与追求的少年,詹姆斯做梦都想成为人群中普普通通的一员,不会因为有着黄皮肤和黑眼睛而成为人群中的“怪物”;玛莉林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女医生,她希望自己是一位救死扶伤,带着听诊器的好医生,不会让人一想到这个职业而反射性想到只有男性能胜任。
他们两个在一堂“美国”的历史课堂中相识,彼时,詹姆斯是老师,玛莉林是学生。相爱是件很神奇的事情,在那样一个种族歧视的年代里,玛莉林不顾母亲的反对与失望,放弃了自己的梦想,甘愿为这个男人从此囿于厨房与爱。婚礼上,她和母亲最后一次相见,却也是以不悦告终。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婚姻进行曲中,玛莉林的母亲过世成了一次转折,唤醒了玛莉林少女时代的梦想,这也是玛莉林离家出走几个月的症结所在。她需要去完成学业,她想要做一名堂堂正正的女医生。在收拾母亲故居的时候,玛莉林想起了很多儿时的记忆。可悲的是,偌大的房子,有关母亲的印记,除了菜谱书上的铅笔划痕,母亲生命的痕迹无处可寻。母亲曾梦想着过上金光闪闪、萦绕着香草味道的生活,最后却孤独终老,她将这样的梦想付诸于女儿实现,可是女儿离开了她,她便像一只被困在这座空荡荡的小房子里的可怜苍蝇。玛莉林害怕极了自己也成了这样的母亲。于是,她呼之欲出的念头再也按耐不住,她坐立不安,她离家出走,留下一位丈夫和一对儿女。直到数月后发现自己又怀有身孕,才妥协回到了乱糟糟的家。
但这次出走,给孩子童年留下了太多阴影,以至于莉迪亚——玛莉林的大女儿,在成长过程中应允的所有妥协与退让,只为驳母亲的一个微笑,父亲的一次满足。在家里,她一面要假装成为学校的社交小明星以保护父亲想得到的异域种族的自尊心,一面要在母亲面前品学兼优做个爱学习爱思考的好孩子,她以母亲的梦想为自己梦想。以至于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加,莉迪亚越来越力不从心,却不敢告诉父母,最后慢慢有了悲剧的发生。她很痛苦,要去完成父母的愿望,而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对她而言,唯一的安慰是有个懂自己的哥哥,但眼看着哥哥却要去念大学,并且哥哥却如此这般迫不及待地想要逃离这个家,她甚至因为私心,几次把哥哥梦想的大学通知书和邀请信藏了起来。哥哥离家的时间越近,她心里越是不安,没有着落。引发她彻底失望,盘算着让自己的人生该从头开始的爆发点大概是哥哥答应她本该给家里来的却未如期而至的电话。她失望极了,她知道哥哥也慢慢淡出自己生活,从此只有自己面对这些揪心的事情。于是在那个夜晚,她摸向了曾经掉入过的湖里,当时哥哥用手把她托起来了,她可以依赖哥哥。她想着从这里开始独立吧,结果......
看书的过程中,我始终在思考小说名《无声告白》与内容的关系。在读到家里的三个小孩的时候,便慢慢理解了。
每个孩子的爱都是一场精心安排的告白,只是它们皆掷地无声。
莉迪亚爱爸爸妈妈,所以她甘愿用“是的”“是的”来答复大人的每个要求。
汉斯爱爸爸妈妈,所以他尽可能做好自己的一切,偷偷摸摸怀着宇航员的梦想,他爱妹妹,所以勇敢去挑战隔壁的坏小孩。
汉娜,是个最惹人生怜疼爱的小女孩。在整个故事中,最明白的人是这个年龄最小的人。她看到过姐姐出意外的凌晨两点,偷偷摸摸出去;她看出杰克对哥哥的隐晦的爱,仅仅从一个细微动作就看出了杰克的内心。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总是被忽视,有了优秀的姐姐,更是充当了可有可无的角色。她知道爸爸妈妈爱姐姐,对姐姐虽有几分嫉妒,却还是爱得多很多。她小心翼翼地收藏带有每位家人印记的小玩意儿,却总是被拿走,以至于后来干脆就收藏起一些对于他们自己无关紧要,但是她却视若珍宝的东西。心疼这个总是躲在桌子底下,缩在墙角的姑娘,真想抱抱这个孩子。
换个场景,其实这样的故事每时每刻都在上演,不断发生在芸芸众生,你我他之间。玛丽琳这个主人公形象的塑造,确实很.....中国媳妇儿,至少在目前的环境下,大多数父母都让孩子去做他们认为孩子应该做的事,更甚,把自己年轻时未完成的心愿加之孩子去完成,去实现。诚然,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但不是父母的复制,也不是父母的人生往回倒退几十年的另一种可能。他们不断以自己更多的人生经历去告诉是孩子,你应该这样做、你应该那样做......当然了,在我看来作为父母,有责任去跟孩子讲清利弊,但我更愿意站在客观的角度上分析利弊,更多让孩子自己去选择。
简言之,给我的启示之一:自己的梦想要自己完成。不要到来年让自己心心念的梦想成为孩子的负担。它应该是一想到就让人欢心跳跃的,即使这路上荆棘丛生、怪物无数,你也愿意练就斩妖除魔的本领一路打怪一路升级。如若成为偌大负担,那大概不是梦想,而是病态。
启示之二:当你决心要了第二甚至第三个孩子,那么请同等把爱给这些人。虽然每个父母主观上都不愿意这样做,但因为孩子内心对爱的要求是不会有限度的,但凡看到一些偏向,始终还是会觉得你不公平,所以做好这样的准备:一个幸福的家讲究的是爱,没有公平。这确实是太大的艺术,是每个个体都应该去终身学习的事。当然了,在学习之前,最好是有所规划,尽量减少试误的次数吧。
最后感叹一句:我们都应该感谢自己,不管我们的童年历经了或者正在经历何种洪水猛兽,我们依然都这么健康啊,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