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钱庄学徒到晚清首富:胡雪岩‘空手套白狼’的最底层逻辑是?

马云曾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但现实是,生意难做,能真正发财致富的总是少数人。有时候,即便天时、地利、人和都凑齐了,一旦错过风口,财富还是会会从指缝溜走。

最近我读《胡雪岩传》,这位晚清红顶商人的故事格外耐人寻味。在动荡的年代,胡雪岩赤手空拳起家,愣是靠着精明的头脑,让财富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万事开头难,胡雪岩也不例外。

他的第一桩生意是开钱庄,要天时没天时,要地利没地利,连本钱都是靠患难兄弟王有龄从湖州府和乌程县解省的公款挪来的——起始资本根本是“空”的。

更难的是,当时杭州城从上城到下城,大大小小的钱庄已有33家,胡雪岩要想从这片红海里杀出重围,真不是件容易事。

可胡雪岩不仅做成了甩手掌柜,还把钱庄生意搞得红红火火。他究竟掌握了哪些不为人知的经营奥秘?

01

重金挖人,以真心换真心

胡雪岩在开阜康钱庄前,早就在这行摸爬滚打了好些年,里里外外的门道看得一清二楚。他比谁都明白:钱庄能不能成,关键得找个靠得住的“掌舵人”(职业经理人)。

这人他琢磨了很久。原本老东家那儿倒是有两个能干的人,但挖老东家的墙角,传出去总不太光彩。

后来,他盯上了只有一面之缘的刘庆生——清河坊一家钱庄的柜台伙计。这小伙子长得周正,口才利落,脑子还转得特别快。

于是,胡雪岩干脆托人半夜三更把刘庆生请到家里,两人从杭州东头的钱庄聊到西城的地界,刘庆生对行情门儿清,句句说到点子上。

聊着聊着,胡雪岩话锋一转,问起他的家事。

这才知道,刘庆生的妻儿老小都在余姚老家,他一直想接来杭州。可一大家子人,一个月少说也得十两银子开销,他眼下当伙计的薪水根本办不到。

胡雪岩终于亮出了底牌,建议他从大源钱庄辞职,来阜康当档手!刘庆生一度以为自己的耳朵听错了,愣在那里发呆。

接着胡雪岩很认真地说:"你一大家子一个月十两银子,一年就是120两银子,我直接给你开年薪两百两银子,年底还有花红,你看如何?"

刘庆生又惊又喜,都不敢相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落到自己头上。这时候,胡雪岩将事先准备好的五十两一锭的四锭银子,拿出来摆在他面前。这么优厚的条件摆在面前,刘庆生自然是喜出望外。

按照胡雪岩的意思,今后整个钱庄都交给他来打理。至于钱庄要开在哪里,要招聘哪些人,要怎么装修门面,要买哪些家具,这些零零碎碎的琐事全凭他自己做主。

人家请人都要试用几个月,看看是否合适再做定论。可胡老板做事就是有魄力,直接真金白银砸过来,诚意满满。

承蒙胡老板如此器重,刘庆生怀揣着200两银子,激动得难以入眠。半夜点灯找来笔墨纸砚,把开钱庄的所有大事小事从头到尾理了一遍。然后将任务清单一条条写下来,恨不得立刻大干一场。

从那以后,阜康钱庄的事基本全甩给了刘庆生。胡雪岩乐得清闲,只管把握大方向。

因为他心里清楚:长三角的生意摊子大着呢,而只要找对人,他就能放心大胆地去做其他生意。

02

借势造势:四两拨千斤的智慧

有件事特别能看出胡雪岩的厉害。

插播一点题外话,一开始,黄抚台看在何桂清的面子上,把海运局的肥差给了王有龄(关于这个故事,点击这里)。

后来,湖州知府耽误漕运被撤职了,黄抚台意思是安排王有龄去补上这个缺。那么等他被调去湖州之后,这个海运局的肥差就得换人。

可是胡雪岩当初就是借着海运局的公款来维系外面的关系,如果换个人来接替,今后海运局里面很多事情就放不开手脚了。

王有龄绞尽脑汁想保住这个位置,黄抚台说:"现在京朝大吏,纷纷捐输军饷,我亦不能不勉为其难,想凑一万银子出来,略尽绵薄。过几天托那姓胡的钱庄,替我汇一汇。"

王有龄没听出弦外之音,还傻乎乎接话:“大人随时交下来就行。”

黄宗汉一听这话,当场变脸,随即端茶送客。

王有龄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这黄抚台翻脸比翻书还快?后来经过胡雪岩的一番点拨,他才恍然大悟:黄抚台的意思很清楚了,出一万两银子就能保住海运局的位置。

于是,胡雪岩马上安排人去帮王有龄汇款。不过就这么简单的一件差事,胡雪岩也要好好炒作一番。

他新开的钱庄阜康还没有名气,人人都知道胡雪岩和王有龄的关系,但很多人还处在观望之中,因为王有龄马上要调到湖州了,而海运局的差事可能会花落别家。

刘庆生虽然是个可造之材,但是从柜台伙计一下子变为档手,资历还嫩着,不免会被同行轻视。

要想提高他的身份,培养他在钱庄的地位,眼下就有一桩好事:让刘庆生去替黄宗汉办理汇款。等这个消息传到外面去了,大家就会知道刘庆生有衙门里的背景,自然会对他刮目相看。

这一天,刘庆生特地穿上盐大街估衣铺买来的绸缎袍褂,坐着小轿去大源钱庄(他的老东家)。大源的伙计看到门前来了大主顾,可轿帘一掀起来,一看这不是原来那个伙计刘庆生吗?

他们原本还打算挖苦捉弄刘庆生一番,可弄明白他是替黄抚台办事时,个个心里暗暗称奇,觉得他是走了狗屎运,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几天不见,这小子本事倒涨了不小,连黄抚台的人脉线都搭上了!

还有人在羡慕嫉妒之余,跟他打听,阜康钱庄是不是有黄抚台的股份?刘庆生连连摆头否认。可越是这样,旁边人却越往相反的方向去猜……

传到最后,杭州城内个个都知道,新开的阜康钱庄不容小觑,连衙门都找他们汇钱,信誉还能差?

老百姓存钱,怕的不是利息低,而是钱庄靠不住。这一下,阜康的招牌彻底立住了。

03

钱庄开张:胡雪岩的“人情存折”

阜康钱庄开业那天,场面那叫一个热闹!胡雪岩在官场商界朋友多,人缘好,连其他钱庄的档手也纷纷来捧场。

柜台上堆着新铸的“马蹄银”和“圆丝”,银光闪闪,路过的人瞅一眼,眼睛都直了——这排场,也太阔绰气派了哇!

但胡雪岩心里比谁都清楚:光有场面不够,得有点实打实的“干货”。

他灵机一动,翻出随身带的一套人情往来的小本本,上面记满了抚台藩台家眷的生辰——太太、姨太太、老太太、少爷小姐,一个不落。

他让刘庆生开了十二个存折,每个折子存二十两银子,挨家挨户送上门。话也说得漂亮:“往后还得靠您关照阜康的生意,提前付一笔利息,就当一点心意。”

这一招有多高明?

一来,官太太们平白多了私房钱,心里能不对胡雪岩有好感?能不记住这份人情呢?二来,消息传出去,连衙门里的公子小哥都把钱存阜康,老百姓还有啥不放心的?

三来,这些户头就像埋下的种子,往后他们手头有余钱,有现成的折子,自然往这儿存。这道理好比村口的那口井,打井水之前,先倒一瓢引水,后续活水自然源源不断。

就连抚台衙门的门房刘二爷,胡雪岩也打点得明明白白。一方面为了将来办事方便,俗话说得好,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另外一方面,只要拉拢了这个人,这门房就是个“情报站”,官场动静、小道消息,以后只要他在适当的机会稍微提前透个信,阜康就能走在同行的前头。因为钱庄这门生意,不熟悉官场情形是万万行不行的。

果然,刘二爷收了好处,很是高兴,转头就把自己的180两“户部官票”存进了阜康。

04

诚信经营:一诺千金的军营存折

说来也巧,傍晚时分,阜康钱庄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一位军官拎着沉甸甸的麻袋,点名要找胡老板。这人叫罗尚德,是钱塘水师营十营的千总,通过抚衙门房刘二爷的介绍找上门来。

阜康头一回有军官来存钱,胡雪岩心里明白:这些兵爷,顺毛捋时比谁都好说话,要是惹急了,可比谁都难缠。

说起来,这个罗尚德存钱的背后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他是四川巴县人,家里条件还不错,可是他从小不务正业,吃喝嫖赌样样精通,是个失足的败家子,因把家里的家产都败光了,还把父母都气死了。

他家以前条件好,在他小时候定了一门亲,岳父家也是门当户对的乡绅。败光了自家的钱财,罗尚德开始伸手找岳父借钱赌钱,前后借了一万五千银子。

老丈人看他这样烂泥扶不上墙,最后放话出来了,只要他肯把女家的庚贴退回去,之前的一万五前两借款一笔勾销,还额外送他一千两银子。

退婚对罗尚德的刺激不小,他当着媒人的面撕毁了女家的庚贴,发誓将来就是当牛做马也会还上这笔钱!

后来他离开了重庆去汉口投了军,那会儿林则徐正好在招兵。在军营混了十三年,他巴结上一位六品官,终于攒下上万两银子。

绿营军暮气沉沉,别人是有钱就花天酒地。他是吃过亏的人,所以有点钱就埋地下,或者换成银票藏在身上,不嫖不赌不借给他人。

省吃俭用这么攒下去,再过三年,等攒到一万五千就可以回重庆,在老丈人面前扬眉吐气了!

但是眼下兵荒马乱,他们这一营可能会调去江苏打长毛。打仗带这么多钱,也实在是不方便。要是交给老乡刘二,又怕他会跟着抚台一起调去别的地方当差。

思来想去,他想到阜康钱庄在杭州不会动的,还是能靠得住的,所以他就带上所有的存款而来。

罗尚德将麻袋一倒,元宝、圆丝、碎银子哗啦啦滚出来,有的元宝上面土色斑斓,还带着泥土味。

胡雪岩赶紧招呼两名伙计,当着罗尚德的面拿天平秤一一点清楚,连银票共一万一千两。

最后,他们约定好存一万,零头让罗尚德带走。三年为期限,三年后连本带息一万五。

那时候,他正好能还上老丈人的欠款,这后面几年赚到的钱,则可以放在手头零用。

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兮旦福。

过了好几个月,胡雪岩从外地回杭州查看账本的时候,发现账簿上居然多了好多个兵大爷的账号,什么张得标,李德胜,王占魁之类的,存银从几百到上万不等,而且下面还有备注:长期无息。

这是为何呢?

原来罗尚德阵亡了。之后有两个军官带着条子找上门来,说要替罗尚德提出款子去汇给四川的亲戚。

刘庆生怕事情有诈,接着找到罗尚德的老乡刘二爷,向他证实了这件事。

随后,刘庆生在仔细查看了营官出的凭证之后,很快就将这笔钱连本带息结算清楚了(兵大爷以为只能拿到本金,谁知道连额外的利息一千两也拿到了!)。

这下子阜康的名声在军营传开了:就算他们将来阵亡了,存在阜康的钱连本带利一分钱都不会少!

罗尚德成了名副其实的活广告。于是,过来开户的官兵络绎不绝——乱世里,一个靠谱的钱庄,比什么都让人安心呐。

05

胡雪岩成功的真正密码

在晚清烽火连天的岁月里,胡雪岩从放牛娃一路崛起,以“空手套白狼”的手法将生意铺遍全国,成为名震四方的红顶商人。

许多人认为他的成功全靠官场靠山王有龄这棵“大树”,却忽略了关键一点:机会从来不是等来的,而是拼来的

若没有胡雪岩早年冒险挪用钱庄五百两银子资助王有龄进京捐官,又屡次在官场危局中为其出谋划策、排除万难,王有龄未必能步步高升。

纵使胡雪岩有三头六臂,没有这份主动争取而来的“势”,再精妙的资本腾挪戏法(如“八个坛子七个盖”)也难以为继。

从0到1的创业路上,资金、人脉、口碑,这些看似凭空而来的资源,背后实则是胡雪岩几十年如一日对人心、人性的深刻洞察

他秉持“财从义中来”的理念,设粥厂、修古刹、赈灾民,以善行积累信誉;他知人善任,曾说“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

正是这份“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让他总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而聚拢资源,在成就他人的同时,也分得自己应得的收益。

回看胡雪岩的一生,你会发现一个朴素的道理:所有能成的事,背后都有它的必然。真正的生意经,不是什么高深的技巧,而是笨功夫——当你真心实意为别人着想,把事情做到让人放心,你想要的,自然就在路上。

猜你喜欢:

01 无人认领的骨灰——一个孤独死者背后的故事,《无缘社会》系列之二

02 人心不古,诡变百出, 揭开棺材里的秘密

03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顶梁柱倒下,留下一大笔钱,孤儿寡母的日子好过吗?(下)

04 《人体交易》--解密最阴暗的角落,胆小的请散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