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早上,我刚打开微信就在群里捡到一个15块钱的红包。惊喜不过两秒,因为往下一拉发现别人抢的都是七八十块,瞬间觉得自己运气太渣啦。
按理说,这本来就是一笔“意外之财”,得之我幸,为何会有这么明显的失落感呢???
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曾做过一个实验,想象一下假如有两份工作可以选择:
A.年薪五万美元,而你未来同事的年薪则为三万美元。
B.年薪六万美元,而你未来同事的年薪是八万美元。
前提是两份工作内容完全一样,你会选哪个?
调查的结果是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A,尽管少拿一万美元。这项研究理查德.怀斯曼称为“门槛效应”。
实际上人们爱比较的心理一直都存在,只是你愿不愿意承认罢了。爱慕虚荣的比较我们都很反感,但有些隐性的比较其实一直在影响着我们。比如说刚毕业那年,你幸运的找到一份工作,很快通过努力你得到了晋升,工资涨到比那些有资历的老员工还高,无形之中就有了优越感。一次偶然,你得知自己的同班同学在另一个企业做着和你类似的岗位,但工作量轻松许多,并且工资比你略高。这时候,不管那高出的部分有多少,哪怕是几十块钱,你都会产生“不公平,我要去谈加薪,我要跳槽等”一系列的心理反应。这就是一种能力与收获结合的比较,每个人都在心里为自己设定了门槛标准,自己却很少去关注和思考罢了。
正如我自己面临的“抢红包”事件一样,刚开始的惊喜是,相对于平时抢到1分钱而滋生的,随后的失落就是我与大众之间的差距有关。所以,当同事跟你感怀福利好时,那只是他当下占了优越的趋势,而有人跟你抱怨工资低时,更不能被他的情绪带动,有可能他只是看到了别人比他高而感到不公。那句“不要太在意眼前的回报多与少,更多的关注能力提升”是有道理的。理查德.怀斯曼在《一本正经又怪诞的行为心理学》中提议:“把你的脚越过门槛,让门摔在脸上。”
如果你之前看过《正能量》,你一定了解过理查德.怀斯曼从魔术师到心理学教授的经历。早期魔术师的生涯让他养成一种“好玩”的习惯,喜欢研究那些很怪诞的行为心理。所以,他的书读者从不会觉得枯燥。这本《一本正经又怪诞的行为心理学》共讲诉了十个与幸福相关的行为心理学,列举了同“门槛效应”一样我们看不清或是有误解的观念。例如:
“快乐并非来源于成功,恰恰与之相反,是快乐带来了成功。”
“并不是花更多的钱在别人身上更快乐,而是一个本来就很快乐的人更愿意将钱花在别人身上。”
“我们并不是因为别人对我们好而爱他们,而是因为自己对他们的好而爱他们。”
......
通过这些事例总结了十种改变生活质量的有趣方法:
1、培养感恩的态度。
2、成为施予者。
3、在你的厨房放一面镜子。
4、买一盆绿植放在办公室。
5、轻轻触碰别人的上臂。
6、写下你的关系状况。
7、通过闭上眼睛与请求对方给你发邮件,去对付潜在的骗子。
8、赞美孩子的努力,而不要赞美他们的能力。
9、想象你的行为而不是成就。
10、思考你去世后留下来的遗产。
你对你现在的工资满意吗?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别关注别人,看好你自己脚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