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第十四天学习心得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继续学习《答顾东桥书》最后的内容。

        第一节还是叙述关于“格物”、知行合一、致良知的观点。反复强调学习和寻求自己的心,一以贯之地格物致知,致良知。“多闻多见”的知识,如果不是反求于心而获取的良知,那也是无用的,只能成为炫耀的资本而已。对于学者而言,那样的“知”并无助于其获取真知,也就更无助于其成为圣者了。

        说到一票历史上的圣人、君主、名人,他们各有长短。即便他们行为表现上也会有瑕疵,但仍需观其本心来判断。天理良知是一样的,但每个人的能力却各有不同,先生强调的是只要人人遵循本心的良知,行天理之道,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这里最根本的是心的纯净,心体纯洁明澈,即去除人欲、惟存天理。回看尧舜时代,圣人之心与天地万物结成一个整体,他们也以这种仁爱之心教化天下百姓。而那时的百姓也心无旁骛,因为那时没有庞杂的知识、繁琐的记忆、泛滥的辞章和令人追逐的功利。所以展现出来的是一派和谐景象:无论高低贵贱、无论鸿儒白丁,大家都各得其所、乐得其所,同心同德、天下安定。因为大家都因为内心中共同的义理而达成共振和共鸣,而不去顾及知识技能的偏进与攀比。
        然而夏商周之后,霸道渐行其道,孔孟逝去,儒学也邪说横行,世人也被私欲、虚荣渐迷心窍,即使是圣人智者也不免沾染旧习。至王阳明所处时代他已感慨功利熏心已几千年了!因此,阳明先生力排众议,倡导知行合一的真正儒学的回归,教化学者力求心之本真、天理良知,便是希望能引导大众归于正道,期待社会也能回归到同心同德的和谐状态。但这又是何其之难啊!尽管如此,先生也愿以自己微薄之力点燃希望的圣火,并寄希望于没有私心累赘的豪杰壮士。坚信:天理在心中,终究不灭;良知的光明,永世长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读的是答顾东桥中的第八、九段: 圣人的心性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在他的眼里,人无分内外远近,但凡有生命的都是他的手...
    卫士_fc91阅读 1,660评论 0 1
  • 带我走吧 选择了就不会停留 不去想 这条路 有没有尽头 带我走吧...
    明月牵你阅读 166评论 2 1
  • 她,是我们家庭里的长者,也是我生活中最熟悉的人,她陪伴了我十五年。今天,她过完了人生的第74个生日(...
    十一月的缘分阅读 369评论 1 3
  • 早上看了老树画画中的《等待春风起,我在花下等你》深深沉醉其中,不自觉得把画里的诗都读了一遍。老树的一如既往的很简单...
    滴水沁心阅读 486评论 2 8
  • 有了语言人们可以沟通交流,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语言有声而无形,于是便有了文字,将无形化为有形,使抑扬顿挫可以捧在手...
    w木木w阅读 18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