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但凡女性导演的作品,往往会关注女性处境与情感,关注女性的生存困境,对女性的刻画细腻温暖,以女性视角表达人性以及对女性的深情和理解。
观看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发现剧中表现手法独特,女性画面温暖舒适,女性导演的特点在剧中都得以体现,直觉导演应该是位女性。上网一查,果然,滕丛丛,中国内地女导演、编剧。
剧中对我触动最深的是三位女性角色。
一
女主的母亲张凤侠。
张凤侠是一个小事极度松驰、大事毫不含糊的人。她除了有些“恋爱脑”,对故去的丈夫的眷恋有些太过执着外,其他的所有事情在她这里似乎都不在话下。“床塌了”又不是“天塌了”,“没有用”时“自己自然活着也很好啊”,“奶奶丢就丢了,又走不远,我经常把她弄丢,捡回来不就行了”。她想要的生活就是把小卖部开到夏牧场,赚很多钱。
张凤侠的信用在生意圈里那是实打实的满分。在县城所有生意人圈子里,“张凤侠”三个字就是一个响亮的通行证。每个生意人只要听到货是张凤侠的,抵触与防御心理即刻卸下,再无二话。
一个人做生意讲信用,在做人上也一样。巴太的嫂子托肯希望她为自己作证,以便自己可以带着两个孩子一起改嫁。张凤侠平时看似说话做事大大咧咧,她可以允许牧民无边界地赊账,可以体谅托肯的难处,但关键时刻,就是不可以去作“伪证”。不管因为什么原因,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她很有边界感,懂得尊重当地民族的特定思维、习俗,不会居高临下地去随意改变他们的生活。
不仅如此,她不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女儿。她很通透,给女儿以足够的独立空间,让女儿选择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张凤侠有点恋爱脑,但她不会因热恋冲昏头脑而陷入恋爱中无法自拔。她有着大是大非,坚守做人的底线和原则,极力劝阻热恋中的男子因一己私利去破坏草原的植被,损害牧民的利益。当知道遇上的是个渣男,她心里虽然难受,但明白不值得留恋的人就如过眼烟云。
剧中蒙古族奶奶有句话醍醐灌顶:“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而张凤侠的闪亮,不是体现在服装、外形和形式上,而是体现在她的思想、心胸上,体现在她的内在上。
张凤侠的扮演者马伊琍向来饰演的大都是外柔内刚、隐忍坚强,靠自己顽强生命力努力向上的都市精致女性。在«我的阿勒泰»里,她的表演更加可圈可点,令人眼前一亮。
剧中的张凤侠,同样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虽然来自江南,身材娇小,但多年来的游牧生活,经历风吹日晒,脸上布满雀斑,脸色黑红,和当地牧民并无两样。马伊琍的扮相颠覆了她曾经的形象,她的表演生动自然,将洒脱恣意,不拘小节,脑子灵活又带着侠义之气的张凤侠演得活灵活现,酣畅淋漓。
二
男主巴太的嫂子托肯。
托肯是《我的阿勒泰》里最丰满最接近现实的角色。
托肯是一个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女性,并未接触过女性主义和女性觉醒的思想浸润,但她的内心深处有着自主的本能意识觉醒。剧里没有涉及太多托肯和丈夫的生活细节,但从丈夫酗酒和托肯求一块搓衣板而不得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托肯的婚姻生活十分不幸。
在丈夫每天只顾酗酒,对家庭不管不顾时,她就和丈夫提出离婚,萌生改变自己生活处境的想法。在丈夫因酗酒而死后,年轻的托肯希望带着两个孩子改嫁,但遭到公公反对,他不阻止儿媳改嫁,但孙子和孙女必须留下。
托肯很勇敢,虽然她处于各种传统观念对女性极不友好的特定文化环境中,困难重重,但她没有气馁,一直不放弃,不屈服于现实。在秉持传统道德的基础上,既维护着夫家人的脸面,又勇于努力争取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追求自己的幸福。
她自尊又自爱,没有因为自己结过婚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就觉得自己在未婚且优秀的恋人面前低人一等,在她心中,她和他是绝对的平等。
托肯心里的道德观非常朴素简单。她区分朋友和非朋友就是因为对方对她好不好,会不会对她施以帮助。她不会因对一个人的喜好而随意波及其家人,只要她认准的朋友,她就会赤心以待。
她因张凤侠没有为她作“伪证”而心怀不满,认为张凤侠是“坏人”,又因李文秀为她仗义执言而视李文秀为她最好的朋友。她既没有因为李文秀是张凤侠的女儿而远离文秀,甚而对文秀有防御心,同时她也不虚伪,没有因文秀是她最好的朋友而在文秀面前就隐藏自己对文秀妈妈的不良印象。反而敞开心扉告诉文秀,她认为同是女人、同样有娃娃的张凤侠没有同情心,不懂帮助女人,所以觉得张凤侠是个“坏人”。
托肯想要的生活,就是带着孩子改嫁,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去县城开饭馆,让孩子们在县城上学,获得更好的教育。托肯的理想很朴素,她不会深谋远虑,只是凭着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本能向往,在日常辛苦劳作中坚持学习汉语,提升自己,通过不断努力逐步向理想生活靠近,最终实现心中所想。
剧中托肯由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二十五岁哈萨克族女演员阿丽玛扮演。阿丽玛将托肯一角演得非常自然逼真,细致入微。她演活了托肯,展现在屏幕上的就是一个活脱脱的纯朴善良、爱憎分明、耿直率真、土生土长的哈萨克游牧民族女子。
三
女主李文秀。
李文秀,一个不谙世事的十九岁女孩,为了写作梦想,独自在外打工闯荡。在她最初的认识当中,以为只有在高大上的地方才能实现自己的写作梦想。她的理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够去北京,成为专业写家。
虽然人生的首次闯荡以失败告终,但她的梦想并没有因此碎了一地,而是在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中,发生了质的蜕变,将她的梦想落了地,落在了实处。她不再好高骛远,而是和母亲、奶奶一起回到草原,随着牧民们转场到了夏牧场。因为那里才有她真正需要的脚踏实地的生活,那样的生活才会滋养她的灵魂,滋养她文思的灵感,为她源源不断地提供创作素材。
只有在那里,她才能真正做到“去爱,去生活,去受伤。”
剧中,短暂出现过一个特殊人物,一位喜爱写作的三个孩子的妈妈。她也曾有过写作梦,也曾和李文秀参加过同一场文学讲座,也曾因给作家发稿被作家欣赏,作家认为她有写作天赋而专程寻找过她,但这位宝妈却因相夫教子的日常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尽管作家面对她,将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先锋的英国女作家弗尼吉亚•伍尔夫的话讲给她:“每个女人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却还是没有点醒她。
清朝诗人张灿写过一首诗:
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
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
一切才情都可能消亡于日常,这是有写作梦的女人大概率会遇到的生活处境。幸运的是,李文秀破解了这个困境,她和日常相辅相成,她的梦想和才情不仅没有被日常消磨掉,日常反而成就了她。
导演有意这样用两位女性作同时空交叉对比,揭示了有着同样天赋、同样梦想、并且起初有过同样实现梦想的行动的女性命运,因不同的选择最终有着不同的结果。
二十八岁的周依然饰演十九岁的李文秀毫不违和。她的脸清新自然,有着天然的文艺范。她的演技自然成熟,少一分不够,多一分刻意,将一个心怀文学梦想,情窦初开的少女体现得恰到好处。
剧中这三位女性,没有一个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人。她们不随波逐流,全都脚踏实地,自带光芒,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闪亮,把梦想和现实生活紧紧连在一起,把控着自己的人生,努力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电视剧情节、画面温馨,又充满喜剧感,让人在轻松愉快的欢笑中体味朴素的人生哲理,体味平凡女性的生活智慧,以及她们隐于柔软外表下坚韧不屈、勇于走出困境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