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处理的?
故事从对话开始:
1.
孩子:妈妈,我累了
妈妈:你刚睡过午觉,不可能累
孩子:(大声)我就是累了!
妈妈:你不累,就是有点爱犯困,赶快换衣服 吧!
孩子:(哭闹)不,我累了!
2.
孩子:这个电视节目真无聊
妈妈:不会吧,多有意思啊。
孩子:这个节目真傻
妈妈:不对,这多有教育意义
孩子:这个节目真烂
妈妈:不许你这么说话。
发现什么了吗?这些对话最终都演变成了什么?争吵对吗?可妈妈听上去很关心孩子,态度也不错呀,为什么呢?
这里请大家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你穿着高跟鞋走在马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胶,拐了脚,还划破了皮,你痛了快流出眼泪了,这时,你的老公对你说:没事,没事,快起来吧!不痛!你的心里会有什么感受?什么想法?什么决定呢?
问题的根本~~是不是大人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呢?
例如:
你并不是真的那样觉得。
你是因为累了,才这么说
你没有必要这么难过。
孩子的感受和他们的行为有直接的联系;
孩子有好的感受才会有好的行为。
那怎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好呢?
我们可以发自内心地去体会孩子的感受:
“虽然你刚睡过午觉,但你仍然感觉累”。
或是:“你好像对这个节目不敢兴趣”。
我们和孩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感知系统,都有各自真实的感受,没有对错之分。
当孩子的感受被不断地否定时,会感到困惑和愤怒。这也是在暗示孩子不要去了解自己的感受,不要相信自己的感受。
接纳并回应孩子的感受,包括负面情绪,孩子的负面情绪得到接纳和尊重,就会更有能力地去面对情绪,处理问题
有的父母也许会有疑问:“孩子的感受是错的怎么办?不要教育吗?那这样还要不要树立规矩了”?
感受没有对错之分,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感受,但孩子的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全神贯注地倾听。
孩子:同桌今天打我了,爸爸,你在听我说吗?
爸爸:(在看电视的爸爸转过身,面对着孩子)
孩子:所以我也打了他,他又打我。而且还使劲打的,他真讨厌!
爸爸:(爸爸很认真在听孩子说的每一个字)
孩子:你猜怎么着,我从现在起要和丹尼玩了,他从来不打人。
爸爸虽然没有说话,但全神贯注地倾听孩子的说话,感受着孩子感受,孩子就能容易表达出他面临的困境,有时候,我们甚至什么都不用说,孩子需要的是我们能与他产生共情。
2.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
用“哦……”、“恩……”、“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孩子:有人偷了我的新铅笔
妈妈:哦?
孩子:我去洗手间的时候,它还在课桌上呢?
妈妈:嗯
孩子:我已经是第三次丢铅笔了。
妈妈:噢
孩子:从现在起,我离开座位的时候,把笔放到课桌里面就不会丢了。
妈妈:是这样啊
妈妈以关心的态度,使用“哦,嗯,是这样啊”简单的话来回应孩子,孩子就能在叙述的过程中,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从而找到自己的解决办法。孩子有的时候和我们谈一件事情,并不是需要我们为他解决问题,有时他只是有情绪需要得到理解和释放,当情绪释放了,他就有力量处理问题了。
3.说出他们的感受。
“这件事让你很灰心!”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而不是逻辑上的解释
“真希望我能立刻把香蕉变熟了给你吃!”
其实,比这四个技巧更关键的是我们的态度。如果我们没有真正和孩子产生共情,无论我们说什么,在孩子眼里都是虚伪的,都是想对他们进行操控。只有我们真正与孩子共情,才会打动孩子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