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瞄了一眼奇葩说,第四季最后一期,四季奇葩王与几位导师进行了一次PK,题目是成为讨厌的人是坏事吗?听完双方的唇枪舌战后其实自己也挺有感触的,决定也来写写这个题目。
其实从小学读书的时候开始,我就是一个耿直boy,我总不大喜欢去迎合别人的想法或者是去奉承他人。我总以为事情是什么样就应该是什么样,我不大会违背自己的内心去做一些自己认为虚伪的事情。比如:我不会随意对我身边的人说你好棒,因为我觉得其实大家都我差不多,凭什么要夸你;我不会对我认为长得不好看的姑娘说你好漂亮,因为我觉得不好看说了不是在撒谎吗;我不会随便跟不熟悉的人一起喝酒,然后还跟人家满嘴跑火车吹牛皮,显得大家好像很熟似得,因为熟悉是需要时间的好吗。
我总不能认可周边的同学或者同事去夸人或者套近乎,我讨厌这样肤浅的人,我讨厌这种随意和虚伪交友方式。我时刻的在提醒着自己,不要成为他们那样,其实跟人家只不过是一面之缘,可是却恨不得立马成为知己?这样也太快了吧,朋友不是这样交的好吗!
我曾经以为我会继续坚持我自己的这种交友方式,直到永远。但可惜造化弄人,我终究还是变成了自己所讨厌的那类人。
如果不是今天看了奇葩说我仍然对自己变成自己讨厌的人不以为然,因为我很享受现在的状态,我很乐意有人遇到困难就给他鼓励,我很乐意有人发了自拍就给她送出赞美,我很乐意见谁都能唠上两句。我甚至认为这些是基本的接人待物的礼仪,连这些都做不到,想必应该是个很无趣的人吧。
我知道现在的自己再回过头去看看当初的自己,我会发现当初的那个人也是我现在所讨厌的样子。可是为什么呢,几年时间,同样是自己,相差几年为什么就相互讨厌了呢?
我想,之所以自己也能相互讨厌,最大的原因,应该自己讨厌的标准发生了变化吧。而这里讨厌的标准其实指的就是不同时期下的个人价值观。
对于我自己而言,原来我的价值观是慎言慎行的,这其实更多是原来内心封闭的产物,是因为对自己的不认可通过心理映射的方式反映到对外界事物中,从而导致了对别人的优点视而不见,而内心戏更多的强调是“其实我比他行”的心理暗示。而在外部交友过程中,也常常是秉承着不信任不深交的原则,当然不可能跟人家喝酒的时候,放得开聊得来了。庆幸的是,一次机缘巧合的户外出游(详见文5/70:其实,所有的改变从来都不是空穴来风),让我打破了之前的自我认知,让我意识到其实信任他人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复杂,一个开放的心态才会让自己的人生接触到更加精彩的可能。
而对一个正常的人而言,其价值观也总是在环境不断的变化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打破重建,让自己更加完善,更加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就好像刚毕业的时候,我们总是讨厌谈钱,认为铜臭味太重了,可是当我们在社会打拼久了才知道在商言商的道理,这个时候我们自然就能接受“不谈钱,一切的理想都是耍流氓”这样的道理。正所谓年少轻狂,其实我们许多之前的认知并不足以能够支撑我们的梦想,只有在多一些经历和教训后,才会渐渐认识到原来的想法可能是略显幼稚的,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接受那些我们曾经鄙视和厌恶的做法。
虽然不情愿,但这就是成长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