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都开始奔三了,回顾这些年90后被打上的各类标签,
“垮掉的一代”可以算是90后最早被贴上的标签。
经历过非主流、无病呻吟、特意独行到现在主流的肥宅、丧和佛系,
90后向来不缺标签。
但是重要的是,这样的一批90后,一直以不同的姿态在努力生活着~
毕业五年连换五个城市,是把生活当儿戏吗?
小Z可能是属于比较晚熟的那种人,
当身边的大部分人都早早就知道自己的职业追求以及成长路径的时候,
小Z连自己以后能做什么还没什么概念。
只知道,拿着毕业证去找工作,总能找到工作并养活自己,其余的管它呢。
大四的时候,跟室友闲聊起成都,一起畅想未来,
由于对实习赚钱并合租这件事颇为兴奋,一激动当下就决定买票去成都,一天之内搞定买票及打包行李,
三个女孩每人扛着几十斤的大包小包的行李家当并坐了30多小时的硬座奔向了新生活。
图片@网络//: 梦幻古城不夜洪崖洞
毕业后回到了家乡的省会,却在下一个毕业季的时候开始北漂~
上了几个月班后,小Z被大学同学邀请参与一个项目,没太多思考及权衡,只是出于对项目内容的兴趣,以及一股年轻不怕折腾的勇气,辞职加入。
然而没几个月,项目就凉凉了,恰好北京的房子又到期了,
瞬间穷到无钱续租,小Z在北京生存下去的机会都没了。
自摄//: 北京街头小店
被迫离开北京,好在有他乡的朋友愿意收留小Z,
小Z灰溜溜的扛着行李赶赴另一座城,安安分分在这座小城上着班,日子倒是过得相当舒坦。
结识了一帮可以喝酒夜宵侃大山的新朋友,
哪怕跟朋友互住城市两端,骑着电动车吭哧没一阵就到了。
这样无忧无虑的过了两年后,小Z突然发现自己的认知及努力程度都有点满足于现状了,
于是又再一次的,迅速的离开,目前,小Z在一个冬天不冷的一线城市暂居着。
小Z依然喜欢这样的生活,漂泊不定却洒脱随性。
图片@倚天 //: 想做赵敏这样洒脱的人
裸辞在家躺着一年,才把情绪调整回来。
小S在一家创业团队呆了近三年,在创业初期加入不过并不是合伙人之一,
工作内容包括且不限于文案策划,客服小妹,商务助理,运营管理等,日子忙碌且充实。
这样两年下来,小S慢慢赢得团队大多数人的信任,也拥有了一定的决策权,收入有了明显的提升,
并且老大找小Z谈话时明示过年底会给其合伙人身份及分红。
图片@网络//: 内心os如图
只是有天小S回忆这两年的生活,发现有且只有工作,社交及日常作息都围绕工作,
并且还发现自己很容易被激怒,偶尔客串客服时接听不怎么愉快的客诉电话,
跟同事就一个问题展开不怎么友好的争论,都会让小S的情绪久久不能平复。
考虑再三,坚定离职。
终于可以关掉所有闹钟,把各种即时通讯APP全部静音,享受了一把与世隔绝的孤独感~
身心都很放松,不用时刻盯着手机,不用担心未完的工作。
有了大把可支配的自由时间,情绪也慢慢恢复平和,不再焦虑。
不上班的这一年,不主动社交,睡到自然醒,才意识到人间太值得了!
小S喜欢这段不上班的生活,生活极致简单,才能收获极致快乐。
自摄//:偶尔出门社交,对象是小区楼下的流浪猫
没有在大城市打拼过的青春,难道就不值一提了吗?
小T大学报考的是师范专业,分不够阴差阳错被调剂到了广告学专业,但这并不是小T原本想要的。
小T是一个想法比较简单也略为传统的女孩子,
一早就清楚自己未来的规划,没当成师范生那就回云南老家考个公务员,
然后找个条件相当的人成家过日子。
可能很多人觉得既然来到大城市,努力奋斗奋斗就不要再回去小城了,
或者觉得进入体制内是对现实妥协后的退路。
但于小T而言,这就是她所追求的稳定生活。
专业课虽然兴趣不大,但也用心听课认真备考,专业课算不上出色倒也还行,
最大的问题是英语,大三开始恶补了两年顺利毕业后,便直接回云南老家报考了事业单位并参与志愿者的工作,
又努力了两年才终于转正拿到编制成为基层公务员,一呆就要五年。
自摄//:下乡路上
日常就是下乡及加班,工作算不上轻松,但是工资福利都尚可,
一个人租房住还养了狗,种点花草,做点手工,存几年钱,
也能独自在小城里买车买房了吧~
小T很满意现在的生活,小富即安的平淡就是最大的幸福。
倘若以世俗观念来评判,这些90后都是不怎么厉害、很普通的人,没有关系,
我们也有自己的星辰大海可追逐,生活不需要多美好,只要自己喜欢,那就是理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