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月亮

“这本书在匈牙利如此受欢迎,无论是对人类有爱的人,对自己有爱的人,对存在有爱的人,还是对学术有爱的人。当然还有对生活有爱的人。对爱情,对死亡,对精神,对疯癫,对往昔,对文明。一部伟大的情爱小说。”


这本书是一边摘抄,一边咂着味看完的。

即便是短短几行推荐语,也是经历几番琢磨。



我很自觉的放下传统东方的荣辱观与婚恋标准。

这是过去阅读北欧与拉丁文学留下的习惯。除此之外,甚至于抛开已接受的、约定俗成的生而为人的社会体系。

必须以赤裸地视角和姿态,才能全然理解、沉浸、并且接受来自另一个文化里看似荒诞陆离的戏剧,悲情,情感的嫁接和不顾一切的追求。这是阅读带来的平常心,也是映射到宇宙的无味。



米哈伊和妻子爱尔琦典型地满足了我心里对欧洲中产夫妻的设想—活在时代表面,胆战心惊地浮于阶级面具之下。良好的家庭背景,体系成熟下的教养和艺术熏陶,最重要的是他们身为辉煌不再的匈牙利贵族,家族式集体身份下的懦弱和对与堕落的恐惧逾过灵魂。

故事的情节在哪个文化都会发生,但人面对变故与选择的状态截然不同。

和新婚妻子赴意大利蜜月旅行,却总是独自徘徊在小巷回想着童年挚友的自杀和少时爱人的消失。巧合又刻意的与妻子走散,终于放浪形骸着丈量所有渴望死亡的人认为最美的陷阱—意大利,离奇地邂逅了曾经少时的玩伴。


米哈伊内心的苦恼撕扯着想要挣出虚伪的本心,求而不得的爱与追求“中产阶级的安全感”的现代婚姻显得相得益彰。不乏无厘头的八卦狗血,但情节内外关于哲学的辨析和道德的推敲更引人入胜。

作者冷着极为独特锐利的视角,简单的词句组合便是对人类最冷静客观的剖析。三两拨千斤的老练,加之对泛着复古铜黄意大利老城的勾勒,花了一整周读完更难以想象如此巨制仅只有区区二百余页。


从前总看人说:读完此书,回味无穷。

“只要人活着,总还有可能发生点什么。”合上最后一句,才知晓其中奥妙。不论是生命里若有若无的躁动,充满激情的叛逆,有时我们认为是爱,还有时被称作不适。

但无论如何似乎也不能穷尽爱情的真谛,只是因为知晓了也无可奈何。

天然的悖论证明着某种道不清的纯粹。潮水退去,盛大的戏剧落下帷幕,唯有生而为人的庄严与死亡势必到来的解脱实实在在地是落在中央,躲在上帝身后。

-THE END-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