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在郑州参加课文作家作品与统编教材教学观摩研讨会,有幸聆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娄屹兰老师的课例展示《纸船和风筝》。
这篇课文是统编教材二上的一篇童话故事,情节性强,有插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课文内容主要讲的是小松鼠和小熊借助风筝和纸船建立了友情,解除了误会,再次成为好朋友。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小学一(1)班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开始了今天的学习。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谁来读一读课题。
2.生读课题,师问:“筝”你是怎么认识的?
二、师范读,生思考。
1.师范读课文
2.师问: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是什么让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3.发现课文跟以前看的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没有拼音)
师出示《小蜗牛》,生交流以前是怎么读这篇课文的。
师:没有拼音的课文就可以看看上下文和看插图的方法识字。
三、多种形式朗读,借语境猜读。
1.合作读(生生合作)
2.生自读
三、品读1-6自然段
1.小熊和松鼠不认识是通过什么认识的?
生:纸船和风筝
2.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折、扎”字。
3.指导“漂、飘”,点明形声字识字法。
编歌谣“三点水水上漂,风字边天上飘”。
4.指导读句子。
师:老师仿佛听到风筝真的飘起来了!谁再来读一读。
5.师:“福”字你怎么认识的?
生:查字典、贴福字
师点明生活识字法。
6.生读“祝你幸福!祝你快乐!”
四、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读文兴趣。
1.生合作读。
2.生合作展示。
孩子们读完后,刘保法先生出现在现场,孩子们欢呼雀跃。
五、再次复习生字。
六、生字指导
1.生观察认识这些字有什么好方法。
2.师引导学生看宽窄、比高低、找穿插。
3.师范写,生练写。
4.师提示书写姿势。
5.生互相评价。
板书设计
娄老师的板书不仅童趣吸引了低年级学生的关注,也体现了童话故事的脉络。清晰明了、生动有趣。

娄老师亲切大方,声音温柔。充满童趣的声音在朗读童话时,完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这也充分体现了娄老师朗读的基本功,声音干净,字音清晰,语调转换自如。
这篇课文是一篇没有标注拼音的课文,目的是让学生可以通过插图或者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认识生字词,理解字词含义。这是我在讲这篇课文时没有关注到的地方,现在在课堂上也会出现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时,有的学生无法理解,这也证明了当初并没有把这个方法系统的教学生,所以学生掌握的并不牢固,甚至于根本不会使用这种方法。
研究课文、研究作者、研究学生,不只是说说而已,需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三者之间的关系、作者的意图、编者的意图、学生需要提升什么样的语文素养。
身为师者,我要对学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