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养成误区
整个课程其实讲的的是我们在养成一个习惯通常存在的误区、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种误区、哪些事情需要养成一个习惯(即习惯养成的对象)和习惯养成的几种状态下我们该如何应对。
刚开始引用甜甜的例子,讲明白了我们在坚持一个习惯通常存在的几个误区:1.坚持让你不开心、没有支撑的坚持只是一个口号、无能者的借口、博取一时安全感的救心丸和哗众取宠的噱头。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坚持的误区呢?首先作者为我们讲明白了坚持到底是什么。坚持是目标达成过程中固定标准的一种要求,坚持同时也是把我们从舒适区推向学习区的一种力量。但是,坚持同样会让我们把自己从学习去推向恐慌区。那我们该如何应对,就是从始至终把握灵活和弹性这条原则。短期的目标(表面习惯?)可以坚持,长期目标(元习惯)我们选择持续安静地投入。我们可以在养成习惯中加入一些自己的手段,如:缓冲、小步快跑、奖励机制等。请不要让你的坚持陷入一种“僵化”的状态。如果我们在坚持一个习惯时,失败了应该用怎样的心态面对?其实失败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中断不等于失败,放弃才是真正的失败”,中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中断后过于责备自己,导致真正的放弃。失败其实是一种提醒、反馈和改进的契机,懂得在失败中找到经验就好——具体方法见课后练习经验萃取表。关于失败的方法论同样需要我们贯穿整个习惯养成的始末。
然后作者提出一个观点:“并不是所有的事儿都需要养成一个习惯。”习惯分为“元习惯”和“表层习惯”,习惯养成的对象应该是元习惯。表层习惯想要改变的阻力小,所以就算你如何培养,表层习惯还是会改变。我们培养表层习惯是为了更好的固化元习惯,因此,当我们培养一个表层习惯时,我们需要考虑这个表层习惯对应的元习惯是什么。
习惯改变的阻力。不同习惯改变的阻力不一样,在习惯养成的不同阶段/状态的阻力也不同。习惯的养成一般分为反抗、厌倦、、挑战阶段。反抗阶段的情绪表现为很想放弃、易被影响。对应的措施:坚持、不在意结果、从简单开始、记录结果。厌倦阶段的情绪表现为感到厌烦、无趣。对应措施:设定例外、增加变化、给予奖惩。挑战阶段的情绪表现没有压力、感觉失落。对应措施:增加难度、扩大范围、整理总结。
架构:我个人觉得作者是以“坚持养成一个习惯”这句话出发。坚持是动词,是贯穿整个过程的动作,作者找到我们这个东西通常会犯的毛病。习惯是这个动作的对象,把这个对象分成元习惯和表层习惯,点出我们真正已经坚持的是元习惯。然后再点出坚持这个习惯每个阶段应该如何应对。
理论对与否,是全对还是部分对:我觉得这个理论这样拆分开来,具有实践意义。至于是不是全对,以我目前的能力,我无法判断,我只能更多地去践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对于我的是否有用:有用。但是就目前为止,我觉得只是让我了解了一些底层逻辑。通过这些逻辑标准,我觉得能够检验我是否走了弯路。至于具体的方法论,可能会出现在后续的课程中,我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