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熟悉却也不太了解的书信
各位美丽的妻子们,我是汪峰,首先祝你们2019年新年快乐!在这里,我想给你们介绍我的妻子,你们熟悉也不太了解的子怡。
你们熟悉却也不太了解的子怡一:她是一个喜欢简单,个性直接的女孩。许多事不要遮掩拐弯,即使比较难的表达或者碍于虚理,你只要真诚真实地告诉她,把复杂化的问题简单的沟通,她会回报你更加欢乐温暖的感受,所以,我爱她;
你们熟悉却也不太了解的子怡二:子怡是一个喜欢张罗,把身边的人照顾安排的很好,她很会考虑你们的喜好习惯,依照大家的意愿,充分尊重你们意愿前提下,为你们做一些有意思,贴心的建议与安排;其实我也是一个善于安排张罗的人,但与她在一起,我就听她的了,很简单,不听老婆的话很愚蠢;她永远为你考虑,这很幸福,这也是我爱她的原因;
你们熟悉却也不太了解的子怡三:子怡是我见过的人里最坚强的女孩,追求真实与喜欢挑战的个性,让她从二十岁出头拍到现在,一直拖着伤病的身体,快乐的生活着,到现在她的左胳膊还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抬起来,每一次治疗时都会疼的流眼泪,这些是人们在她美丽光彩的形象背后永远都不知道的伤痛,因为她永远用微笑与阳光面对长久的病痛,这不凡的毅力与坚韧,让我钦佩,也因此而爱她;
你们熟悉却也不太了解的子怡四:子怡有很多特点,此处省略三百字……即使是同样追求细节与完美的我,也几乎奔溃……
你们熟悉却也不太了解的子怡五:子怡喜欢阅读,我也喜欢阅读与电影。
希望你们能真正了解我的妻子,了解一个真实的子怡,祝你们旅途愉快!玩的开心!此致,最真诚的祝福!你们的朋友,她的老公,汪峰。
爱的理性一面
以上所写的一封信是观察治愈系节目《妻子的浪漫旅行》第二季播出的“丈夫的家书”一集中,汪峰写给章子怡的信(节选)。
《妻子》通过跟踪录制四组不同年龄、性格、婚龄的夫妇日常相处模式,给观众展现了屏幕之外的女明星的婚姻生活。《这个节目很神奇,它能够让所有女人看了之后,能够在参与节目的女性群体身上找到自己生活的缩影。
最开始是被汪峰章子怡的噱头吸引,后来因为买超张嘉倪的扫狗粮日常而心生艳羡,被张智霖袁咏仪的相濡以沫感动,也在包贝尔包文婧的爱情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看节目的时候,我在想:汪峰为何没有像其他丈夫们一样,从生活细节方面着手夸赞或吐槽自己的妻子,而是给大家呈现了一封像说明文一样“家书”?作为一个观众,我的第一直观感受是不走心,第二感受是没有那么爱章子怡。经过几天记忆的洗涤、沉淀,我发现汪峰对章子怡的爱与心疼,不像20岁出头的青年那样炽热,富有激情,而是在激情过后归于平淡的婚姻生活中认真、理性的表达对章子怡的欣赏与爱恋,这种感情更加理性、认真。
不少网友吐槽汪峰列个一二三四像给领导汇报一样的表达形式过于俗套,不够真诚,事实却相反,这恰恰暴露了他内心对这个女人的心疼与保护。众所周知,汪峰和章子怡感情经历复杂,在汪峰之前有过两段失败的婚姻,章子怡的男友更是一个手数不过来。在节目中,汪峰坦言:如果两人在五年前相遇,未必能够真正走在一起,经历让他们学会简单的相处方式,缘分就是将两个看似不搭的人放在同一个荒芜的小岛,合力面对生活的挑战。
有人说,如果对爱保持理性,那就不要爱,理性的爱失去了原来的颜色和意义。可爱情究竟是什么样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释,何必拿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对于汪峰章子怡而言,繁华过去,身边留下的仍然是你,我才知道你多么值得我珍惜,而我,是如此爱你!
《妻子的浪漫旅行》第二季通过写信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一个个铮铮铁骨的男子汉的背后,一颗完整的柔软的爱妻之心。这就是势均力敌的爱情!
我相信,如果不是节目组安排丈夫们给妻子们写信,已经结婚多年的他们很难有机会通过书信的方式明确的表达心中的爱意。这就是书信的魅力,这种等信来、拆信、渴望一眼读到底的迫切过程,就是爱一个人的感觉。
爱的有力表达
海莲·汉芙 在《查令十字街84号》中讲到:“书信来往之间因延迟所造成的时间差,大抵只有天然酵母的发菌时间之微妙差可比拟。 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意也将因而迅速贬值而不被察觉。现代社会,书信传情的人虽然少了,但书信的魅力却是任何通讯工具都无法取代的。”
前不久,很喜欢看《见字如面》这个节目,每一封书信在读信人的深情诵读下,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时光与记忆,以书信的方式重温那些值得中国人知道的、有意思的、真实的故事。
不怕寄出的信没有回复,只怕回信的人已经亡故。在一期节目中,有一封妻子写给在战争中死去的丈夫的信,刚刚失去丈夫的她需要独自抚养年幼的孩子,但这位妻子对未来充满希望,对人生充满敬畏,即使她深爱她的丈夫,但亦清醒的认识到丈夫死去的事实。
在信中,她告诉丈夫:她怀念两人在一起的每时每刻,也将倾尽所有抚养他们的孩子长大成人;但同时,她也表示,如果未来她再遇到一个好男人,她会再次步入婚姻的殿堂,这不是不忠诚,而是她知道自己深爱的男人已经离开她,她必须在往后余生忘记他。
虽然见字如面所读的信以生死边缘及相关的人为主要对象,但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在关键时刻,理性的表达才是爱有力的表现方式。
去年,老公的哥哥去世了,对他打击很大,甚至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过完春节,我尝试了用写信的方式给他写了一封“家书”,写得酣畅淋漓。我回顾了过去一年经历的大事:装修房子,开始尝试健身,换工作、对老公健康的担心、对养育孩子教育孩子的一些基本看法等,并对2019年做了简短的规划。我发现这种书信表达方式准确、高效、有用。老公后来说这封信是对他“爱与要求”,但他很欣慰,因为我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开启吐槽模式,思路混乱,滔滔不绝。
在那之后的两个星期内,我看到了我们共同的变化:我不再乱发脾气了,他又开始重新锻炼身体了,吵架的次数减少了,沟通的次数增多了,他更懂我了,我更理解他了……
藏在信札中的爱
经济的发展让中国进入到高速发展的时期,但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人们无处安放的情感。每个人用鼠标、手机、键盘表达情感的年代,微信、微博的碎片化即时表达,让人们的情绪达到瞬间爆发,但快感的背后却是寂寞、空虚与失落。
拉西拉姆在《喃喃》中说:这是一个没有情书的时代,不是因为没有爱情,而是因为没有书信。
直白表达的电话、手机不能给我们感情深耕的空间,更无法表达出书信在空间距离上带来的含蓄美,久未读信的人在收到一封来信的时候,那种取信、拆信、读信、渴望一读到底的心情,其实就是情感愉悦和精神放松的过程,而这让我们紧张的生活变得张弛有度。
如今,少有人等待一封信、写一封信,甚至读一封信,人们对书信承载的情感的方式日渐生疏,但书信表达出来的理性的爱意、关怀一定是现代即时通讯工具无法超越的,当我们发现爱一个人却没有办法恰当的用语言表达的时候,书信或许是最有力的表达。
即时通讯让我们沉溺于感性的发挥快感中,但终究缺少了理性的支撑。
理性是枷锁,感性未免不是毒药。
汪峰对章子怡的这种理性的爱,很符合一句话所阐述的思想:我们所有的感情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