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相亲简述

公理0:相亲是涉及双方意愿的活动,必须在双方达成一致后才能持续进行。

公理1:本人能够获益的才叫价值,对本人无益或有害的不叫价值。且人都是逐利的。

公理2:对于每一个人,社会对他存在一个价值评判,自己对自己也存在一个价值评判。

公理3:对于价值的各个维度,社会与个人都有各自的权重,且这两种权重不一定相同。

公理4: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会受社会价值影响,同时也受个人经历影响,故每个人对自己的价值判断是不同且变化的。

公理5:每个人在内心中都希望能够获得价值更大的对象。  

公理6:个体价值存在多个维度,当某人所有维度的价值都高于或低于另一人时,则可 以称一人完全优于或劣于另一人。 当两人各维度的价值参差不齐,不分上下时,则可以判断两人价值相近。

公理7:每个人都更了解自己而不是别人。

公理8:每个人在表达时不能完全表达自身的想法,而他人在接受时也一定无法完全理解,故信息传递时一定会出现偏差和损失。


推论1:由公理0和公理7可得,在相亲对象两者接近时,必须有一个人先发出明确的信号,才能使相亲活动继续下去

推论2:由公理0与公理6可知,双方都希望尽可能获得价值更大的对象。但为了相亲能够持续进行下去,必须要让自身的价值与对方价值相匹配,也即双方的价值区间需要有重叠部分。

推论3:结合公理1与公理2可得,个人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般情况下是有差异的。

推论4:结合推论1与公理3可得,当某一维度在社会中普遍权重升高时,若此人在此维度实力较高,则个人总体价值评价会升高,反之,若此人在此维度实力较低,则个人总体价值评价会降低。

推论5:由公理2可知,每个人的价值评分存在巨大的不同,有的人会偏向某些要素,甚至非常极端,有的人会平均评分。

推论6:公理2与公理6可得,自我价值评判受社会价值评判影响较小,而他人价值评判受社会价值评判影响较大。

推论7:由公理4与公理5可知,对方的价值越高,另一方的追求意愿也会越高。

推论8:由推论5与推论6可知,再了解对方价值评判标准后,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加强某些要素的价值实现双方价值区间出现重叠。

推论9:由公理7可以推出,由于信息传递的模糊性,任何人在他人眼中的价值不是一个确定值,而是一个模糊的区间,区间大小(准确性)随了解加深而减小。


相亲模型分析

每个人都存在三种价值,社会评判价值,自我评判价值,他人评判价值。其中社会评判价值与自我评判价值是阶段性稳定的且已知的。他人评判价值特指相亲对象的价值评判,只有出现相亲对象时才会出现,出现后已知且稳定。

社会评判价值评分标准由普遍的社会要求决定,如外貌,财产等

自我评判价值与他人评判价值的标准由个人决定,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的评分权重与评分体系。

为方便起见,相亲双方设为甲乙两方。

当甲方认为乙方价值高于自我价值时,会乐于接受,并认为自己赚了。

当甲方认为乙方价值接近于自我价值时,会易于接受,并认为双方势均力敌。

当甲方认为乙方价值低于自我价值时,会难以接受,并认为自己可以找到更好的。

乙方同理。

所以,当双方对他人的评判价值均高于自我评判价值时,会产生热烈的爱情,每一方都觉得自己赚了,从而形成最好的感情状态。

当双方对他人的评判价值均接近于自我评判价值时,双方会彼此接受,他人评价价值越是接近于自我评价价值,对对方的感情越是浅薄,当完全等于时,产生觉得对方比较合适的状态。

当某一方对他人的评判价值低于自我评判价值时,此人会觉得对方配不上自己,从而无法形成关系,或关系破坏。

当甲乙两人认定对方属于自身价值匹配区间且符合退出条件时,相亲活动完成,否则需要更换对象继续进行


静态分析:

作为价值分析的基础,此处仅分析一对一且聚焦于当前关系的分析

在静态分析中,假设甲乙双方已知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即对自身价值有清晰的认知,那么需要确认的即为对方价值。

由于信息获取难度的不同,最容易获取的信息为外貌,身高、体重、工作、学历、爱好等;其次为健康程度、性格脾气、生活习惯等。最难的部分是导致前文所述的因素的根本原因:生活经历、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因信息获取难度不同,因此在相亲的相当早的时期,对对方价值的评估就已经开始。虽然每个人评价方式不同,但根据公理3可知,多数人有较为相似与稳定的评价方式。由实践可知,对于多数人的评分有最低分数线,低于该线即拒绝。高于该线可以继续了解。因此合理的安排信息的获取顺序以及了解对方的评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再双方大致了解了整体信息后,会产生对方的价值区间的一个较为准确的评估,而相亲能否继续下去存在于此时的判断。如果一方的价值区间平均值相对较高,那么另一方会相对更积极一些。但是并不是越高越好,当一方的价值区间的最低值离开了对方可以匹配的价值区间,相亲活动便无法进行下去。

同事由于信息的模糊性,双方认为对方的价值区间都较高,或者较低,而不是通常的一高一低的状态,也是可能得。这会导致双方快速的进展或相互看不上。

同事因为信息的模糊性,相亲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方获得了什么信息,因此,在相亲活动中第一印象和良好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再相亲活动中如何为对方提供价值是最为重要的。相对于物质价值,就是情绪价值。物质价值指实物的收获,而情感价值指情感上的收获,其不限于,快乐,浪漫,感动,安全等,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负面情绪也属于情绪价值。在负面情绪的衬托下,正面的情绪价值才会显得更高。

综上考虑,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向对方展示自身价值,优先从社会最认可以及对方最认可的方面展示,在最初的阶段将基础分迅速提升至及格线,随后在接触过程中主动展示生活经历,三观等,方便对方以及自身判断当下的相处合适是否属于不同根因的偶然或伪装。其次,在接触过程中要主动向对方提供价值,展示自身意愿与态度。


假设2:动态分析(所有价值评判唯一但会发生改变)。

对于刚进入相亲市场的人而言,对于自身实际价值可能存在不清晰或者误判的情况,对于他人价值也存在存在不清晰或者误判的情况,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价值评判体系的不科学与不清晰。因此在相亲活动中,大部分进入相亲市场的人会存在很大的犹豫与焦虑的情况。这种情况随着相亲次数的增加会逐渐减轻。

在动态分析中,首要目的是建立合适的价值体系,并测算自身价值。自身价值是相亲价值体系的基础,如果在不清楚自身价值的情况下盲目努力,只能是南辕北辙。

自身价值的测算需要以长久以来的价值观为基础,但是为了避免主观性,需要在身边寻找与自身相似的人进行比较分析,确定较为合理的价值评判体系。

同时,由于男女价值评判体系的不同,在头几次相亲活动中,要积极询问对方的价值评判体系,帮助了解自身在对方体系下的得分与对方对自己的评分。由于相亲是涉及双方意愿的活动,尽快知晓对方的评价体系是极为重要的事情。

另一点,在头几次相亲中,由于自身价值体系的不清晰与不科学,相亲活动的重要程度方面的考量,成功率会较低,这属于正常现象

相对于自身价值体系的可改变性,对方价值体系也存在可改变性。可以通过PUA等手段降低他人的自我评判价值,通过谎言,扬长避短,避而不谈,投其所好等手段提高他人对自己的评判价值,在此不做叙述。这些手段需要较高的社交能力,能否使用取决于每个人的社交能力,态度,意愿等,但处于相亲活动中的人必须知道这些手段,不可否认,这种手段对于获取一个相亲结果来说非常有效。


退出条件:

在不考虑金钱投入,时间投入以及感情投入的情况下,相亲活动可以无限制的进行下去,因为总会存在另一个价值更高,更加优秀并且更加欣赏我的相亲对象出现。这种可能性在理论上是存在的。但是在现实中显然是很难发生的。因此在相亲活动中需要一个退出条件。

退出条件,字面意思,从此退出相亲市场,在达成该条件时,需要双方均对对方满意。

目前已知的几种退出条件为:

1、37%定律

为自身划定相亲时间期限或数量期限,在接触37%之前的相亲对象时仅做分析,不做选择,在37%之后,遇到一个比之前好的就立即退出相亲市场。在此方式下选到最优相亲对象的概率为37%。此方式允许吃回头草,如果在接触完100%的相亲对象后仍能够吃到回头草,那么选到最优相亲对象的概率为100%。如果将对方态度纳入考虑,存在50%拒绝的可能,那么最优的百分比应为25%。此定律由数学公式推导,需要请自行查阅。

2、沉没成本评估

在相亲过程中为自己设定成本线,在达到成本线后,在出现合适的相亲对象后立即退出相亲市场。由于现实中相亲存在各种成本,每个人能够支付的成本是有限的,因此在达到规定的成本线后,在出现合适的相亲对象后立即退出相亲市场,不考虑相亲对象在总体潜在相亲对象中的水平与位置。因为再相亲下去,付出的成本过高。

3、百分数评判

由于相亲对象的各种特质处于离散型分布,不存在连续的,可供挑选的对象进行精细选择,因此需要在已有的相亲经历中确定当前对象所位于的百分数位置,显然,对于特定的某一种价值评判标准,得分的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可以为自身设定达标百分数,1sigma为68.27%,即约70%,优于70%的相亲对象,2sigma为95.45%,即约95%,,优于95%的相亲对象,3sigma为99.73%,即约99%,优于99%的相亲对象

通过合理的价值评判体系可以计算出当前相亲对象的得分和其出现的稀有度(方差),在达到设定的目标值后立即退出相亲市场。


本文仅做粗浅的理论分析,尝试公理化仅为了让推导更加自然,也让自身理论看上去更加可信,并无实际意义,如有不同意见欢迎提出批评。在实际相亲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复杂的问题,需要各位亲力亲为,但能够在相亲开始前打下思考的基础,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