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她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这个模式叫“等死模式”。试问我们有多少人经历过等死模式呢?反正我经历过,现在或许正在经历......
一、讳疾忌医。和相熟的医生约定去看病,内心却一直抵触,拖着不去。开好的药很少按时吃,或买回来后绝口不吃。
二、迟到的沟通。和同事朋友有了矛盾,不愿意去主动化解,心里不痛快反而更折磨人。
三、想做某件事不够条件,心里一直耿耿于怀,却没做任何事来帮助实现,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如一直想参加心理咨询师考试,却总是错过,还是我自己决心不够大,老是拖延。如我想个人还能再进步,可给我展现的机会很少,只能望洋兴叹等等。
《战胜拖拉》的作者尼尔.菲奥里书中说:“我们真正的痛苦,来源于因耽误而产生的持续的焦虑,来自于因最后时刻所完成项目质量之低劣而产生的负罪感,还来自于因为失去人生中许多机会而产生的深深的悔恨。”今后,我的人生将拒绝“等死模式”,心动就准备行动,不去做又怎么知道结果怎么样呢?特蕾莎修女说:“上帝不需要你成功,他只需要你尝试。”多简单,想那么多干嘛?只管去做就好了,去吧,现在就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