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文
在前两篇文章里整理了《道德经》上篇《道经》37章逻辑关系。读书和写字是会上瘾的,废寝忘食,精神的欢愉远远胜于物欲的满足。整夜未眠,一笔一划的抄写完了《道德经》的下篇《德经》38至81章。给小女儿把了三次尿冲了一次奶,给大女儿和儿子做好了早餐,洗好碗筷,整理好客厅,依然不觉困倦。趁热打铁,写下下面的文字。
按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观点,能够践行的知识才能够被称为真正的知识。而我觉得写作就是践行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撰写可以将孤立的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进行嫁接缝合,写作的过程就是搭建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用一条条逻辑线织成知识和能力的网,调用知识和能力为自己所用,然后转换成智慧。
上次写道《道德经》是一部很好的议论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修辞完美,不愧经典。乍看之下似乎没有逻辑,潜心静读才发现,各章独立依存又有机相连,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反复强调观点,每一次观点的强调,都有理有据,可以独立成为一篇小议论文,每一篇议论文组合在一起,又成为完整的《道德经》。跟《道经》一样,我把《德经》也分成了四个层次。
第一层:阐述道与德的观点,作用,特征,状态。遵“道“而“德“,泛泛而谈,从身与心,正与反两方面论述,之后再回到”摄生“之德。
第38章是《德经》的开篇,老子论述了他的道德观,将德分为上德和下德,由此得出处其实不居其华的结论。第39章老子从正反两方面指出得一者得道,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这两章可谓是第一层的第一小节,总述道与德的关系。
第二小节由40章起,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循环往复是道的运动方式,柔弱是道的应用状态。以下章节均围绕此中心展开。
第41章先从认知讲起,论述了三种人对道的不同的态度,接着形象地描述了道德不同状态,认为一般人很难懂得,很难掌握,只能深入的领悟而无法具体的认知。
第42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万物起源的过程和状态。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二部分:指出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对应了40章,反者,弱者,道之动,道之用的观点,依旧是概述。
第43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围绕弱者道之用做文章,发出天下希及的感慨。
第44章,以三个排比句发问,作为过渡,开始方法的论说。首先就是要懂得知足。爱惜生命。身的角度。
第45章,完美的事物总是表现出它的不完美,但其作用却又无穷无尽,清静,为天下正。修心养性。心的角度。
第46章,将有道和无道进行对比,得出知足之足,常足的结论。呼应44章的观点。
第47章,48章,49章,分别强调了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无为而无不为。圣人以百姓心为心。呼应45章的观点。
第50章,再次回到身的角度,以其无死地而善摄生。遵道而德,超然于世。
总起来说,是从”小”的方向着手,说明道与德的关系,主要强调作用于个人修为。
第二层:进一步深入阐述道与德的功能特性,对道的认知和坚守。
第51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说明道与德的关系。第52章,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认识了道与德的关系,理应“袭常”。这两章是第二层第一小节,总述。
第53章,描绘非道也哉的社会现状。
第54章论述了德的功能和作用。修德之人可以立身之家,乃至推广得行于邦国天下。
第55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修德之人的形象描绘。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第56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玄同思想,给出了君王的修道从德标准。
第57章58章,阐述的是无为而治的思想。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内政角度。第59章治人事天,莫若啬。重积德则无不克。小谈积德行善之妙。第60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两不相伤,德交归焉。第61章,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内政外交的和平角度。
综上,将道德作用于君王的治国之道。
第三层:再次深入阐述道与德的作用,是第二层的更详尽说明,用君民双方的视角和关系来谈道德作用于国家。依旧是在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指导思想下展开。
第62章。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阐述道的可贵之处。第63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为人处事的原则。第64章,慎终如始。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态度。以上三章为第三层第一小节,总论。
第65章,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第66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此两章均是君与民的关系。也是从反者道之动的角度出发进行的论述。
第67章,修身必备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天将救之,以慈卫之。第68章69章,分别论述了作战的性质与战术和以退为进的战略思想。跟《道经》的逻辑思路相同,顺道尊德而行,先以慈爱为之,不尚武力,即使万不得已用兵,也是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态度也是方法。
第70章,圣人披褐而怀玉。第71章。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先是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被别人理解,发出了知我者希,则我者贵的感慨。再来强调人要有自知之明,做事要有正确的态度。这两章是过度,为接下来的几张强调统治者的残暴做铺垫。
第72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第73章,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綽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第74章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第75章无以为生者,是贤于贵生。再次在君与民的关系角度出发,论述了道与德的作用。是67,68,69三章的进一步论述,指出统治者的暴政杀戮是违反道违反德的。
第76章,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是小结,从弱者道之用角度进行的论述。
第四层:总论。
第77章,老子将自然规律与现实社会进行了对比,得出真正懂得自然之道的统治者会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的结论。第78章再次以水为喻来论述修身治国之道。第79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论述了统治者应该如何以道来调和社会矛盾。是全书的概括。
第80章老子论述了他心中的理想的社会生活。第81章,看似是在讲道理,实则是对自己写《道德经》的目的做一个总结。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实际上是在侧面说自己是智者,乐于助人而不求回报。
终于梳理清楚了全书的逻辑关系,从早写到晚,一有时间,就把断了的思路连接起来,匆匆的用语音进行记录。大道至简,这些都是把《道德经》读薄的过程,这个过程锻炼了自己用理解力化繁为简的能力,虽然费时费力,不知道死了多少个脑细胞,却赚取了满满的成就感,当然,更激活了我的创造力,让脑细胞更多升级的新生,哈哈。
深度学习再读经典,在三个孩子吵吵闹闹的庸常生活里,不得不说,潜心做学问,还是需要无限定力的,这样的其乐无穷实属难得可贵呀。
心里计划着逻辑关系理清楚后,接下来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工具和快速记忆的方法重新背诵全书啦。回想三年前,自己用记忆法哗众取宠的进行点对点的记忆,为了背诵而背诵,再对比今天的自己,用导图思维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果真是更踏实成长了呢。
经典给到我的启示当然绝不仅仅止于字面所呈现的直接意思,再接下来就是把《道德经》从薄读厚的过程。学以致用且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读书之乐,无以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