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知道李清照是苏轼的学生李格非之女,是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之妻。但这几天看过她的生平才知道,女词人的家庭背景可不简单,是名副其实的名门望族,家底雄厚。
她的父亲李格非是大文豪苏轼的学生,这是大家所熟知的事情,并且还先后娶了宰相的长女和翰林学士的孙女。
而这个宰相长女就是李清照的母亲,宰相就是被人称为“三旨相公”的王珪。为什么会有这种称呼呢?原来是因为王珪上殿进呈时被称作“取圣旨”,宋神宗决定后叫“领圣旨”,退朝后告知下面的人叫“已得圣旨”。可见王珪的地位之高,他是宋神宗最信任的官员,大小事都交由他一手操办。
李清照的这个外公除了女儿外,还有一个儿子,也就是李清照的舅舅。舅舅家有两个女儿,小女儿嫁给了秦桧(就是那个害死岳飞的贼子),大女儿嫁给了蔡京(就是《水浒传》里害死宋江的奸臣)。蔡京还有一个弟弟蔡卞,此人的妻子则是北宋宰相王安石的亲女儿。
而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的关系网中,也有一个我们所熟知的人物,那就是他的表弟张择端。如果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也没关系,那你一定知道《清明上河图》吧,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而它的作者就是张择端。
原来画《清明上河图》的人是李清照的表弟,原来蔡京和秦桧是李清照的姐夫和妹夫。有没有被惊讶到,内心一阵小激动。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就这么被串联起来了!
怪不得李清照的诸多诗词中,却找不到与当时的名将岳飞有关的,估计是因着妹夫的缘故不得不避嫌吧。
不难看出,李清照家族的关系网络几乎涵盖了北宋的整个核心政坛,她能够在那样封建的时代脱颖而出与之不无关系。
也正因此,除了父亲的文化熏陶外,她才有足够的底气参与赌博、喝酒,并与一众男文人谈笑风生,详见《李清照:谁说嗜酒、好赌、撩汉、离婚、手撕渣男就不是好女孩儿?》。只是当时又有谁会想到这个乐观豪爽、不拘小节的丫头后来会遭遇那么多的磨难,晚年又会是那样的凄苦呢?
话说回来,既然李清照的家族势力这么庞大,可以说是权倾朝野、黑白通吃,那为什么在靖康之变,尤其是丈夫赵明诚死后,李清照的生活却颠破流离,居无定所呢?
作为苏轼的学生,她的父亲是当时的正派,如果风向不对,李清照可以依靠自己的表姐夫蔡京。即便是后来北宋灭亡,南宋风雨飘摇,还可以投靠自己的妹夫秦桧。她完全有“无论世事如何变化,我自岿然不动”的资本。
思前想后,我认为无外乎两个原因。
第一,这些亲戚们虽同朝为官,但政治立场不同,早就生有嫌隙。譬如蔡京,身居要职后便和妻子的爷爷王珪成了竞争关系,两人互相拆台。另外,蔡京和弟弟蔡卞的政见也不合拍,甚至还曾在宋神宗面前诋毁过这位亲弟弟。
第二,李清照作为有骨气,敢爱敢恨的女子不屑于投靠蔡京和秦桧。她曾在诗中写到:“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这不正是在表达奸臣当道的愤怒吗?自己又怎会与他们同流合污。
可见,李清照不仅文采了得,对时事政治也有一定的敏感度。这样一个清高独立的女性,只可惜生错了年代,她对诗词的执着、对金石古画的保护、对女人婚姻桎梏的突破等行为,被很多人不解。
据说,李清照在晚年时曾经非常喜欢一个聪明的小女孩,意欲将毕生才学传授与她,怎奈小女孩却冷冷讽刺道:“女子无才便是德,我学那些东西干什么?”听到这句话的李清照有没有老泪纵横地后悔,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在那样的年代里才华横溢呢?
写到这里,我真是非常庆幸自己能够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同时又庆幸自己在这样一个多元价值观的时代里,能够来简村遇到这么优秀的友友们。对于你们的关注和点赞,我发自肺腑地感恩、感谢、感激!